西陆移脩晷,素节多寒阴。
端居屏营虑,凄气惨人心。
浮飙委时卉,零露伤青林。
仰见孤雌翔,玄鸟无遗音。
蟋蟀何愁苦,终夜长哀吟。
感物兴慨叹,忧思孰能任。
西陆移脩晷,素节多寒阴。
端居屏营虑,凄气惨人心。
浮飙委时卉,零露伤青林。
仰见孤雌翔,玄鸟无遗音。
蟋蟀何愁苦,终夜长哀吟。
感物兴慨叹,忧思孰能任。
这首明代诗人何景明的《杂诗二首(其一)》描绘了秋季的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感受。"西陆移脩晷,素节多寒阴",通过"西陆"指秋季,"脩晷"表示日影增长,"素节"即秋月,"寒阴"则显出秋意的萧瑟。接下来的"端居屏营虑,凄气惨人心",表达了诗人静坐家中,心中充满忧虑,周围环境的凄凉气氛使人心情悲凉。
"浮飙委时卉,零露伤青林","浮飙"是秋风,"委"字写出花草随风凋零,"零露"则暗示露水打湿了青翠的树林,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衰败。"仰见孤雌翔,玄鸟无遗音",以孤雌鸟的飞翔和无声,寓言了诗人孤独无依的境况。
最后两句"蟋蟀何愁苦,终夜长哀吟",借蟋蟀的鸣叫表达诗人内心的愁苦和哀伤,"感物兴慨叹,忧思孰能任",诗人感叹自然之物引发的感慨,深沉的忧思无人能够承受。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秋季的深深感触以及内心的沉重忧虑。
异时两举遂登科,人谓功名当若何。
三十馀年空屈曲,七咨脱选竟蹉跎。
为丞再出簿尉下,斯世浑如梦觉过。
同里同年老御史,谅难如此不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