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挽成峨峰·其一》
《挽成峨峰·其一》全文
宋 / 牟巘   形式: 五言律诗

轻举游帷宅,高辞神武门。

赐湖分老监,遗笏付诸孙。

玉映神尤朗,丹成道自真。

只应峨顶月,万里照仙魂。

(0)
注释
轻举:形容动作轻盈。
游帷宅:如游动的帷幕,比喻离开。
高辞:高尚的告别。
神武门:皇宫的城门,象征权威。
赐湖:皇帝恩赐的湖泊。
老监:年长的官员或长老。
遗笏:遗留的象笏(古代官员上朝时所持的手板)。
诸孙:众多孙子。
玉映神:美玉般的光泽。
尤朗:特别明亮。
丹成:修炼成丹,道教术语,指修炼成功。
道自真:道路的本质就是真实。
峨顶月:峨眉山的山顶月亮。
仙魂:仙人的精神或灵魂。
翻译
轻轻飘起如游动的帷幕,离开神武门如同高洁的辞别。
在赐予的湖边安度晚年,长老的象笏传给了子孙。
美玉般的光泽映衬着神灵的清朗,修炼成丹揭示了道路的本真。
只有峨眉山顶的明月,能照耀万里,守护仙人的灵魂。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牟巘的作品,名为《挽成峨峰(其一)》。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描绘山水之美、抒发个人情怀的诗句。

首两句“轻举游帷宅,高辞神武门”表达了诗人离开家园、告别官场的心境。“赐湖分老监,遗笏付诸孙”则暗示了诗人对世事的超然态度,以及对于后代的托付和期望。

接下来的“玉映神尤朗,丹成道自真”两句,通过玉石和丹青等物象比喻,强调了一种精神境界或修炼状态的纯净与真实。

最后,“只应峨顶月,万里照仙魂”则是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峨眉山顶的明月不仅映照了诗人的心灵,也象征着一种超凡脱俗、通达仙界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在的生活态度。

作者介绍

牟巘
朝代:宋   字:献甫   籍贯:井研(今属四川)

牟巘(一二二七~一三一一),字献甫,一字献之,学者称陵阳先生,井研(今属四川)人,徙居湖州(今属浙江)。以父荫入仕,曾为浙柬提刑。理宗朝,累官大理少卿,以忤贾似道去官。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陷临安,即杜门不出,隐居凡三十六年,卒年八十五。有《陵阳集》二十四卷(其中诗六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八○,清光绪《井研县志》卷三一有传。牟巘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乾隆十二年周永年刻《陵阳先生集》(简称周本)、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底本诗集外之诗及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猜你喜欢

治河傅中丞何侍御呼饮行台赋谢

急管深杯缓客愁,严霜不傍月华流。

中丞屋上乌能好,御史车前骢欲留。

今去咏何真作柱,古来称傅仗为舟。

清朝功业堪俱就,转饷从输第一筹。

(0)

哭梁思伯内翰

蓬莱阙下散琼琚,一入罗浮恨有馀。

死去伯鸾邻侠骨,病深司马箧遗书。

西清几种风流在,南国诸生雪涕初。

莫向尉陀城上望,五羊春事已凋疏。

(0)

七夕过李通政伯玉

小暑初残节序嘉,探书因过邺侯家。

诸峰似取支机石,一水曾通贯月查。

巧向天孙分杼柚,工从司马咏琵琶。

清朝酒醒犹疑梦,玉露分明染鬓华。

(0)

思伯过小祗园分韵得飞字

洗竹穿萝坐钓矶,杯行到手莫教挥。

峰头初月迎船出,树杪清霜应曲飞。

花色可沾鸡舌施,鬓毛疑拂马肝归。

君知奉使停青雀,差胜为郎在紫微。

(0)

答滁阳罗太仆

晋祠携手岁华过,梦里春云断薜萝。

忽报江秋鱼素到,似言山色马曹多。

题诗墨破琅耶石,入酿青分庶子波。

剩道官中饶乐事,可能无意向鸣珂。

(0)

送艾教授迁王官归楚艾尝为邑令

量移何事转堪怜,懒向王门乞俸钱。

仙令至今称美锦,广文元只抱寒毡。

别筵枫断吴江色,归客鸿开楚岫烟。

若过长沙应大笑,不将憔悴送青年。

(0)
诗词分类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诗人
长孙无忌 周济 阮逸女 谈迁 李密 汪之珩 李好古 子兰 蒲松龄 林古度 颜之推 张溥 方维仪 洪遵 纪映淮 刘珏 章有湘 嵇曾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