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贡院中偶赋》
《贡院中偶赋》全文
明 / 陈琏   形式: 排律  押[灰]韵

都城二月礼闱开,海内英贤辐辏来。

丹穴嗈嗈鸣凤鸟,宛河濯濯见龙媒。

天朝科目超前代,午夜奎光烛上台。

圣主临轩思策士,儒臣奉诏共抡才。

棘闱严邃临高阁,藻鉴清明绝点埃。

经术政须求贾董,词华原不重邹枚。

蓝田美玉初离璞,沧海明珠已脱胎。

用世真儒当辈出,校文胜会屡叨陪。

红帘夜永销银烛,翠幕风寒醉玉杯。

早晚尚书催放榜,承恩又喜到蓬莱。

(0)
鉴赏

此诗描绘了明朝贡院中的一次科举考试盛况,展现了当时选拔人才的宏大场景与庄严气氛。首句“都城二月礼闱开”点明时间地点,春季的京城,科举考场正式开启。接着“海内英贤辐辏来”一句,形象地描述了各地才子汇聚一堂,共同角逐科举的机会。

“丹穴嗈嗈鸣凤鸟,宛河濯濯见龙媒”运用了比喻手法,将考生比作鸣凤和龙媒,象征着他们才华横溢,有望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接下来,“天朝科目超前代,午夜奎光烛上台”强调了科举制度的先进性与重要性,午夜时分奎星的光芒照亮了考场,寓意着知识与智慧的光辉。

“圣主临轩思策士,儒臣奉诏共抡才”描绘了皇帝亲临考场,思考如何选拔人才,而儒臣则负责具体选拔工作。这一场景体现了科举制度下君主与官员共同参与选拔人才的过程。

“棘闱严邃临高阁,藻鉴清明绝点埃”通过“棘闱”这一科举考场的别称,强调了考场的严格与公正。藻鉴,即鉴别之物,这里指选拔人才的标准,其清明无瑕,确保了选拔过程的公平。

“经术政须求贾董,词华原不重邹枚”指出选拔人才不仅看重学术功底(贾、董为古代著名学者),也重视文采(邹、枚为古代文人)。这反映了科举制度在选拔人才时的全面性。

“蓝田美玉初离璞,沧海明珠已脱胎”以美玉和明珠的比喻,形容人才经过科举选拔后,其才华得以展现,如同璞玉雕琢成器,明珠从大海中脱颖而出。

“用世真儒当辈出,校文胜会屡叨陪”表达了对真正能为社会服务的儒学人才将会不断涌现的期待,同时强调了参加科举考试的荣幸与重要性。

最后,“红帘夜永销银烛,翠幕风寒醉玉杯”描绘了夜晚考场内的景象,红帘映衬着长夜,银烛照亮了整个空间,翠幕则增添了宴会的雅致,而“醉玉杯”则暗示了庆祝胜利的喜悦。

“早晚尚书催放榜,承恩又喜到蓬莱”预示着科举考试结束后,尚书将公布榜单,那些中榜者将享受到朝廷的恩赐,如同进入仙境一般,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整首诗通过对科举考试的生动描绘,展现了明代科举制度的辉煌与选拔人才的严谨,同时也寄托了对人才成长与社会发展的美好愿望。

作者介绍

陈琏
朝代:明

(1370—1454)明广东东莞人,字廷器,别号琴轩。洪武二十三年举人,入国子监。选为桂林教授。严条约,以身作则。永乐间历许州、扬州知府,升四川按察使,豪吏奸胥,悉加严惩。宣德初为南京国子祭酒。正统初任南京礼部侍郎。致仕。在乡逢黄萧养起义,建镇压制御之策。博通经史,以文学知名于时,文词典重,著作最多,词翰清雅。有《罗浮志》、《琴轩集》、《归田稿》等。
猜你喜欢

再谢周颙之句二首

秋日照歌淮上舫,春花引醉福昌城。
何如阊阖门西北,卧听秋风枕畔声。

(0)

黄山杂咏·苍豹

却隐他山雾,来眠此洞云。
区区麛鹿辈,战栗敢子群。

(0)

黄山杂咏·丹霞峰

绮段堆青壁,点缀秋颜色。
几使晓来风,纵横裁不得。

(0)

黄山杂咏·滴水岩

石壁碎寒流,行人暮已愁。
更倾风月耳,无水不生秋。

(0)

黄山杂咏·石床峰

原非人力建,造化琢磨成。
一枕游仙梦,蟾波白昼生。

(0)

寄邓志宏五首

三径从来半草莱,席门那为故人开,自惭不是梧桐树,安得朝阳鸣凤来。

(0)
诗词分类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诗人
周必大 李商隐 苏颂 元稹 耶律楚材 黄裳 韩雍 王迈 齐己 宋庠 张雨 陈普 胡宿 李之仪 罗隐 倪岳 晁说之 顾炎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