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地生芳桂,遥林耸干长。
叶开风里色,花吐月中光。
曙鸟啼馀翠,幽人爱早芳。
动时垂露滴,攀处拂衣香。
古调声犹苦,孤高力自强。
一枝终是折,荣耀在东堂。
厚地生芳桂,遥林耸干长。
叶开风里色,花吐月中光。
曙鸟啼馀翠,幽人爱早芳。
动时垂露滴,攀处拂衣香。
古调声犹苦,孤高力自强。
一枝终是折,荣耀在东堂。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通过对桂树的生长状态和特性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和独到的艺术感悟。
“厚地生芳桂,遥林耸干长”两句,勾勒出桂树在肥沃土地上茁壮成长的景象。这里的“厚地”暗示了环境的丰饶,而“遥林”则展现了桂树群体的壮观。
接下来的“叶开风里色,花吐月中光”更具体地描绘了桂树在风中摇曳的叶子和在月光下的花朵。这种细节上的捕捉,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观察力,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自然界的生动与美好。
“曙鸟啼馀翠,幽人爱早芳”两句,则是从听觉和情感两个层面进一步深化桂树的美。清晨的鸟鸣声中透露出对桂花香气的喜爱,而“幽人”则代表了诗人的自况,对早春之美有着独特的情感寄托。
“动时垂露滴,攀处拂衣香”继续描写桂树带给人的感官体验。这里的“动时”指的是微风轻拂时,桂叶间的露珠随之摇曳,而“攀处拂衣香”则是桂花的香气附着在行人衣服上,这些都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意象和感染力。
“古调声犹苦,孤高力自强”这两句,则转向了对传统文化和个人品格的思考。这里的“古调”可能指的是过去流传下来的桂树赞美之声,而“孤高力自强”则表现了诗人面对现实中的孤立无援时,依然保持着独立不屈的精神态度。
最后,“一枝终是折,荣耀在东堂”则是在表达一种割舍与珍视的情感。这里的“一枝”指的是桂树的一枝,而“终是折”可能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牺牲。“荣耀在东堂”则是对桂树之美的最高赞颂,可能暗示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永恒荣光。
整首诗通过对桂树生长环境、形态特征及带给人的感官体验的细腻描写,以及对传统文化和个人品格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独到的艺术造诣和深邃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