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堪旅宿棣花馆,况有离群鸿雁声。
一点秋灯残影下,不知寒梦几回惊。
不堪旅宿棣花馆,况有离群鸿雁声。
一点秋灯残影下,不知寒梦几回惊。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孤独旅人在秋夜中的寂寞情怀。"不堪旅宿棣花馆",诗人表达了对旅途生活的不适应和厌倦。棣花馆可能是某个小镇或村落中的简陋客栈,而“棣”字在古代常用以形容荒凉、偏远之地,这里的“棣花”则增添了一丝秋意。
"况有离群鸿雁声",在这样的环境中,再加上远处传来的鸿雁啼叫,更深化了诗人心中的孤独和对遥远家乡的思念。古代中国文化中,鸿雁常被用作朋友或亲人的比喻,它们的鸣叫往往引发人们对于离别和怀旧的情感。
"一点秋灯残影下",这里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又有些许凄凉的画面。秋夜里,一点微弱的灯光投射出斑驳的影子,增添了室内的寂寞气氛。古代中国人常用“一点”来形容极其微小和简陋,这里的“秋灯”则是秋季的象征,同时也是夜晚的唯一光源。
"不知寒梦几回惊",诗人的心情在这样的环境中变得更加忧郁。他不知道自己在这冷清的夜晚里做了多少个不安的梦,每次惊醒都是一种心理上的打击。这也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逃避欲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环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思念以及对于未来不确定的忧虑。
生不能具飞而食肉之骨相,又不能遂膏肓泉石之心胸。
吁嗟二者皆不可,惟此抱关击柝或可以追前哲之高风。
髯将军、短主簿,此中人材古无数。
君无轻此卑末官,造物视之已为我辈誇奇遇。
君不见昆陵黄仲则,诗才直追李太白。
一丞未就身先死,天待诗人只如此,噫,衙官屈宋吾与子。
观稼最宜楼,御雨莫如瓦。
小楼岂区区,时有清风洒。
花木纷四围,肯舍场师槚。
耕读课儿孙,即此是弓冶。
冬曝南荣前,暑卧北窗下。
高朋时往还,唱和殊不寡。
我生今倦游,乘兴亦聊且。
久悟虫能虫,今知马非马。
感君移酒肴,论诗进三雅。
后会当有缘,付诸造物者。
女阳亭边杵声歇,冤禽南飞夜啼血。
生平弱质那禁愁,肝胆早为禀砧裂。
天路狞飙苦常搅,琼树一枝又吹折。
袅袅游丝空所依,泪流到水水呜咽。
晨犹上堂拜公姥,面无蹙容心永诀。
精刚绕指须眉羞,高义而今见不栉。
道光辛卯十一月,十有八日天欲雪。
竹泣松号人语绝,阴风惨澹砭肌骨。
素帷开处一缕香,乃自梅花阁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