渺漭湖天入短篷,心期祇许白鸥同。
人言火食阆蓬客,自命官身田舍翁。
酒可销闲时得醉,诗凭写意不求工。
更那长日温书眼,一送蜚鸿下远空。
渺漭湖天入短篷,心期祇许白鸥同。
人言火食阆蓬客,自命官身田舍翁。
酒可销闲时得醉,诗凭写意不求工。
更那长日温书眼,一送蜚鸿下远空。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独坐小舟,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首句“渺漭湖天入短篷”,以广阔的湖面和天空映入简陋的小舟中起笔,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亲近自然的氛围。接着,“心期祇许白鸥同”一句,表达了诗人希望与自由自在的白鸥为伴的心愿,进一步深化了与自然界的亲密关系。
“人言火食阆蓬客,自命官身田舍翁”两句,运用对比手法,一方面引用他人对诗人的误解——认为他过着游仙般的生活,另一方面诗人自称为“田舍翁”,即乡间老农,表明他实际上追求的是朴实无华、远离尘嚣的生活方式。这种自我认知的表达,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
“酒可销闲时得醉,诗凭写意不求工”则展现了诗人在闲暇时光里饮酒赋诗的情景,强调了创作过程中的随性与情感的释放,而非技艺的刻意雕琢。这反映出诗人对艺术创作的真诚态度和对生活情趣的深刻理解。
最后,“更那长日温书眼,一送蜚鸿下远空”两句,描绘了诗人每日读书学习,以及在宁静的时刻目送飞鸿南迁的景象。这一方面体现了诗人的勤奋好学,另一方面也暗示了他对自然界的关注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自然与人文之间和谐关系的深刻体悟。
簟波平,残灯半灭,三更梦初醒。两眸炯炯。
见斜月穿窗,閒弄花影。蓦然坐起罗衣冷。
隔楼笙管竞。遥想像、翠帘红烛,空房真寂静。
回思少年爱追凉,槐阴携艳质,香肩曾并。
消薄醉,记亲煮、凤团双饼。歌懒奏、笑垂素颈。
今隔着、银河千万顷。
都不道、那时轻诺,海榴花外等。
仆奉疏狂,得与公交,最辱公怜。
记昔年游处,东亭旅舍,连朝过访,北郭閒轩。
欢顿忘愁,贫难醉客,翻令先生费酒钱。
青尊畔,早新词频索。谱向当筵。六旬甲子重编。
问记否、艰难下世年。
正惊魂烽火,波腾海沸,伤心人代,谷变陵迁。
生值时危,老逢岁歉,雪鬓霜髭岂再玄。
堪长叹,更河清难俟,此意愀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