簟波平,残灯半灭,三更梦初醒。两眸炯炯。
见斜月穿窗,閒弄花影。蓦然坐起罗衣冷。
隔楼笙管竞。遥想像、翠帘红烛,空房真寂静。
回思少年爱追凉,槐阴携艳质,香肩曾并。
消薄醉,记亲煮、凤团双饼。歌懒奏、笑垂素颈。
今隔着、银河千万顷。
都不道、那时轻诺,海榴花外等。
簟波平,残灯半灭,三更梦初醒。两眸炯炯。
见斜月穿窗,閒弄花影。蓦然坐起罗衣冷。
隔楼笙管竞。遥想像、翠帘红烛,空房真寂静。
回思少年爱追凉,槐阴携艳质,香肩曾并。
消薄醉,记亲煮、凤团双饼。歌懒奏、笑垂素颈。
今隔着、银河千万顷。
都不道、那时轻诺,海榴花外等。
这首《花犯·夏夕闻隔楼弦弄有感》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词人沈谦所作,描绘了夏夜中的一段细腻情感与思绪。
开篇“簟波平,残灯半灭,三更梦初醒”,以静谧的夏夜景象入笔,竹席上波纹般的凉意,半明半暗的灯火,以及刚刚从梦中醒来的情境,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接着,“两眸炯炯”一句,生动地刻画了主人公在昏暗中仍能清晰注视的双眼,暗示其内心深处的某种强烈情感。
“见斜月穿窗,闲弄花影”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宁静与美丽,斜月透过窗户洒下柔和的光,与窗外摇曳的花影交织成一幅动人的画面。这一场景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映射出主人公内心的细腻与敏感。
“蓦然坐起罗衣冷”则通过主人公的动作和感受,揭示了她对周围环境的敏锐感知,以及由此引发的微妙情绪变化。接下来,“隔楼笙管竞”描绘了远处传来音乐声的热闹场景,与主人公内心的孤独形成对比,增加了情感的层次。
“遥想像、翠帘红烛,空房真寂静”将思绪拉回到过去,回忆起与心爱之人共度的美好时光,翠绿的帘幕、红烛的光影、空荡的房间,这些元素共同构建了一个温馨而略带哀愁的画面,表达了主人公对往昔幸福时光的怀念。
“回思少年爱追凉,槐阴携艳质,香肩曾并”回忆起年轻时与爱人一同追逐夏日凉风,槐树下的甜蜜时刻,以及两人亲密无间的相处,这些美好的回忆成为支撑主人公情感的支柱。
“消薄醉,记亲煮、凤团双饼。歌懒奏、笑垂素颈”描述了与爱人一起享受生活的点滴,包括共同品尝美味的茶饼,以及轻松愉悦的歌声与笑声,这些细节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和甜蜜。
最后,“今隔着、银河千万顷。都不道、那时轻诺,海榴花外等”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距离的遥远,即使相隔千万里,也不忘曾经的承诺,如同海榴花外等待,寓意着对爱情的执着与期待。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主人公在夏夜中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与怀念,以及对爱情的深情与执着。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使得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情感波动,是一首充满深情与怀旧色彩的作品。
岂是无情者。遥将归、家山安葬,匆匆车马。
此去长途须保重,仔细雨天风夜。
况已是、暮年人也。
卅载交情如手足,怅离怀、多少伤心话。
难把你,车儿把。牵衣执手偏难舍。
盼鱼书、总然数字,也须亲写。
我本多愁君善病,两地情牵意惹。
梦不到、横河宅舍。
硬著心肠真个去,此时情、何日方能罢。
相思泪,风前洒。
日暮来青鸟。启芸囊、纸光如砑,香云缥缈。
易安夫妻皆好古,夏鼎商彝细考。
聚绝世、人间奇宝。
太息兵荒零落散,剩残编、几卷当年稿。
前人物,后人保。芸台相国亲搜校。
押红泥、重重小印,篇篇玉藻。
南渡君臣荒唐甚,谁写乱离怀抱。
抱遗憾、讹言颠倒。
赖有先生为昭雪,算生年、特记伊人老。
千古案,平翻了。
试放眼,此地名山多少。
尽古今、酒徒词客,奇怀着意搜讨。
倚高楼、无言静对,伴孤云、看尽飞鸟。
落照金波,初暾翠雾,一弹指顷人间昏晓。
起高歌,四山响彻,叶下寒林悄。
休回首,青莲陈迹,余怀凄渺。
叹醉里、江山还大,醒来天地都小。
便乞向、青山埋骨,不足以、娱吾身老。
且与诸公,同倾酒盏,乐游毋负风光好。
下山路、冷云斜日,十里田间绕。
偶然事,使后来人,羡此鸿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