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有灵妃过,将无蒋诩同。
数枝湘水北,三径峡云东。
花事檀栾外,桐声律吕中。
吟篁非仿吏,畚锸自田翁。
岂有灵妃过,将无蒋诩同。
数枝湘水北,三径峡云东。
花事檀栾外,桐声律吕中。
吟篁非仿吏,畚锸自田翁。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病愈后在家中种竹的情景,充满了自然与宁静之美。首句“岂有灵妃过”,以虚幻之语开篇,暗示竹子的清雅脱俗,仿佛是仙界的使者。接着“将无蒋诩同”,引用典故,蒋诩是东汉隐士,此处借指与高洁之士为伴,进一步强调了竹子的高风亮节。
“数枝湘水北,三径峡云东”两句,运用自然景观来衬托竹子的位置,湘水北、峡云东,既展现了地理环境的幽静,也寓意着竹子生长于远离尘嚣之地,象征着诗人追求的精神境界。
“花事檀栾外,桐声律吕中”则通过对比,将竹子与花、桐树相比较,突出竹子的独特之处——它不仅不与百花争艳,反而在律吕之声中显得更加宁静和谐,展现出竹子的内敛与高雅。
最后,“吟篁非仿吏,畚锸自田翁”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心境。他不是模仿官场的文人,而是像农夫一样亲自劳作,种下竹子,这既是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也是对简单、真实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种竹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以及对高洁品质的追求,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明哲良罕遇,遇君辄思齐。
挺生著天爵,自可析人圭。
河洛初沸腾,方期扫虹霓。
时命竟未合,安能亲鼓鼙。
从此罢飞凫,投簪辞割鸡。
驱车适南土,忠孝两不暌。
庐岳镇江介,于焉惬林栖。
入门披綵服,出谷杖红藜。
隐令旧闾里,而今复成跻。
郑公解簪绂,华萼曜松溪。
贤哉苟徵君,灭迹为圃畦。
顾已成非薄,忝兹忘筌蹄。
相观对绿樽,逸思凌丹梯。
道泰我长往,时清君勿迷。
王孙且无归,芳草正萋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