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毛鹿迹长交路,荇叶蘋花亦满川。
炙背每临檐日底,曲肱时卧树阴边。
一区绿草半区豆,屋上青山屋下泉。
如此风光贫亦乐,不嫌幽僻少人烟。
鹤毛鹿迹长交路,荇叶蘋花亦满川。
炙背每临檐日底,曲肱时卧树阴边。
一区绿草半区豆,屋上青山屋下泉。
如此风光贫亦乐,不嫌幽僻少人烟。
这首明代沈周的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自得的田园生活画面。首句“鹤毛鹿迹长交路”,以鹤毛和鹿迹比喻道路的自然与和谐,展现出环境的清幽与生机。次句“荇叶蘋花亦满川”进一步渲染了水边植物的繁茂,暗示着诗人生活的环境优美。
“炙背每临檐日底”写诗人享受阳光,晒太阳的惬意,体现了他对简朴生活的满足。“曲肱时卧树阴边”则描绘出诗人悠闲地躺在树荫下,自在舒适的情景。接下来两句“一区绿草半区豆,屋上青山屋下泉”,通过具体的物象,描绘了别业周围的绿色田野和清澈泉水,显示出诗人居所的宁静与宜人。
最后两句“如此风光贫亦乐,不嫌幽僻少人烟”,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远离尘嚣、与自然亲近的生活方式的喜爱,即使贫穷也感到快乐,不介意环境的偏僻和人烟稀少。整首诗流露出诗人淡泊名利、享受田园生活的恬淡心境。
普礼三身四智佛,一念阿僧祇劫中。
身心一如遍法界,法身不灭寿无穷。
一月六旬权准则,一年四会表参同。
妄念不生无损益,五千连贯赠寰中。
所得未尝图别用,共成进纳续宗风。
初法难传忧不信,黄梅五百独卢公。
如今个个堪分付,报国资家理不穷。
莫道祖师西土出,刹那自肯即心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