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蕉渐瘦绿杨疏。白苇间黄芦。
孤云落照青山外,试凭栏、浅画成图。
便不春归上苑,如何秋到平湖。澄波照影奈清癯。
此意正愁余。从前长怨尘劳缚,已身閒、却又空虚。
可惜浮沈人海,依然夜永灯孤。
红蕉渐瘦绿杨疏。白苇间黄芦。
孤云落照青山外,试凭栏、浅画成图。
便不春归上苑,如何秋到平湖。澄波照影奈清癯。
此意正愁余。从前长怨尘劳缚,已身閒、却又空虚。
可惜浮沈人海,依然夜永灯孤。
这首《风入松》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秋日黄昏的景象。开篇“红蕉渐瘦绿杨疏。白苇间黄芦”两句,以“红蕉”、“绿杨”、“白苇”、“黄芦”等自然景物,勾勒出一幅色彩鲜明、层次丰富的画面,展现了秋天特有的萧瑟与宁静。
接着,“孤云落照青山外,试凭栏、浅画成图”两句,通过“孤云”、“落照”、“青山”等元素,进一步渲染了秋日黄昏的氛围,同时借助“凭栏”、“浅画成图”的动作,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色的欣赏与留恋。
“便不春归上苑,如何秋到平湖”两句,巧妙地将季节更替与个人情感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季节变换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时光不再的惋惜。
“澄波照影奈清癯。此意正愁余”两句,通过“澄波照影”这一形象,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清冷,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无奈与忧愁。
“从前长怨尘劳缚,已身閒、却又空虚”两句,反映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反思与现在的矛盾心情,既有对过往束缚的解脱,又感到了心灵的空虚与寂寞。
最后,“可惜浮沈人海,依然夜永灯孤”两句,以“浮沈人海”形容世事的纷扰与人生的漂泊,而“夜永灯孤”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深深感慨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切探索。
整体而言,这首《风入松》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深沉而细腻的情感世界,充满了对生命、时间、自我与外界关系的深刻思考。
朝来写素绢,夭矫为长松。
须臾变精思,松下貌一翁。
形如列仙双玉瞳,常随野鹿披蒙茸。
此翁腹中何所储,曾读黄虞千卷书。
一乘轩车意不乐,荷衣早拂身岩居。
此翁室中何所有,三尺囊琴一斗酒。
倚醉高歌三径纡,风流岂落柴桑后。
我欲招之翁不言,松阴槁坐静于禅。
不觉对此意转澹,掷笔牖下风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