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释子良史酒》
《寄释子良史酒》全文
唐 / 韦应物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秋山僧冷病,聊寄三五杯。

应泻山瓢里,还寄此瓢来。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hìliángshǐjiǔ
táng / wéiyìng

qiūshānsēnglěngbìngliáosānbēi
yìngxièshānpiáoháipiáolái

注释
秋山僧:秋天山中的僧侣。
冷病:疾病缠身,身体寒冷。
聊寄:暂且寄托。
三五杯:三两杯酒。
应泻:愿其流入。
山瓢:山泉之瓢,指装酒的瓢。
此瓢来:这瓢酒,指代酒。
翻译
秋天山中的僧人疾病缠身,暂且寄托这三两杯酒来慰藉。
愿这酒如山泉般流淌进瓢里,再将这瓢酒回寄给我。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名为《寄释子良史酒》。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朋友或知己在山中因病而居住,诗人无法亲临探望,只能通过书信和几杯酒来表达自己的关心与问候。

“秋山僧冷病”,这里的“秋山”营造了一种清凉孤寂的氛围,而“僧冷病”则传递出一种淡泊名利、超脱尘世的生活状态,诗人可能通过这种描写来表达对朋友的理解和尊重。

“聊寄三五杯”,“三五杯”并非实际数量的计数,而是一种随性之举,意味着诗人希望通过这几杯酒传递自己的情谊。古代中国文化中,酒常用作社交媒介,这里的“寄”字体现了诗人心意的传达。

“应泻山瓢里”,这里的“应泻”可能是指水流的声音,或许暗示着远方山中的清泉之声。诗人希望朋友能在这宁静的环境中感受到大自然的恩赐,同时也感受到诗人的思念。

“还寄此瓢来”,“此瓢”指代为一物,象征着友情的载体。在这里,“还寄”意味着互相往来、不断传递的情谊。诗人希望这份情谊能够如同瓢中的清泉一样,源远流长。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和简单的生活细节,将诗人的情感和对朋友的关怀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展示了诗人特有的淡定与超然。

作者介绍
韦应物

韦应物
朝代:唐   籍贯:长安(今陕西西安)   生辰:737~792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文昌右相韦待价曾孙,出身京兆韦氏逍遥公房。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猜你喜欢

风变尉佗国,声欢舜帝民。

(0)

西江月·其一

九曲江头逆浪,霎时冲过天心。昆崙顶上水澄澄。

酝就琼浆自饮。便向此时采取,河车搬运无停。

阴阳一气自浮沈。锁闭玉关牢稳。

(0)

西江月·其六

拨动顶门关捩,自然虎啸龙吟。九还七返义幽深。

出入不离玄牝。运用玉炉火候,鼎中炼就真金。

强兵战胜便收心。妙在无伤无损。

(0)

步蟾宫.守岁

团圞小酌醺醺醉。厮挨著、没人肯睡。

呼卢直到五更头,便铺了妆台梳洗。

庭前鼓吹喧人耳。蓦忽地、又添一岁。

休嫌不足少年时,有多少、老如我底。

(0)

谩成

时事何年定,吾生半时休。

僧居才解夏,边垒又防秋。

远水朝沧海,斜阳傍小楼。

西风吹画角,归思满扁舟。

(0)

送李文授还越上

旧岁见君殊草草,怀抱今来各倾倒。

新来正好数相寻,束装却向山阴道。

千岩万壑秋更奇,候门儿女望君归。

扁舟此去来何时,莫待梅花开北枝。

故人问我凭君说,满目穷愁生事拙。

秋禾未得补饥疮,万一飞蝗作檀越。

(0)
诗词分类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诗人
魏源 欧阳詹 法式善 胡炳文 褚亮 薛道衡 宇文虚中 吴激 拾得 李日华 刘珝 程大昌 苏子卿 章炳麟 秦韬玉 丰坊 黎简 林光朝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