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字初唐好,司成变化中。
自兼长庆体,先赋永和宫。
事补先朝史,声高列国风。
遗音在流水,洄溯意无穷。
七字初唐好,司成变化中。
自兼长庆体,先赋永和宫。
事补先朝史,声高列国风。
遗音在流水,洄溯意无穷。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屈大均所作的《题梅村集》。诗中以“七字初唐好”开篇,巧妙地将初唐诗歌的韵味与梅村集中的作品相联系,表达了对初唐诗歌风格的喜爱与欣赏。接下来的“司成变化中”,则暗示了梅村集中的作品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有所创新和发展。
“自兼长庆体”一句,点出了梅村集在艺术风格上的融合与拓展,不仅继承了初唐的诗歌传统,还融入了其他时期的诗歌特点,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貌。“先赋永和宫”则进一步说明了作品的创作背景或主题,可能涉及历史事件或特定地点,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事补先朝史”表明了作品在内容上可能包含了对前朝历史的补充与记录,展现了作者对于历史的重视和研究。“声高列国风”则赞扬了作品在文学上的影响力,如同古代各国的民歌一样,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和深远的艺术价值。
最后,“遗音在流水,洄溯意无穷”两句,运用了生动的自然景象来比喻作品的深远意境和不朽价值。流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作品流传的永恒,而“洄溯意无穷”则表达了作品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和深邃思想,仿佛可以让人在时间的长河中不断回味和探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梅村集》的赞美,不仅展现了屈大均对文学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也反映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以及对创新发展的倡导。
人言“长江无六月,”我言六月无长江。
只今五月已如许,六月更来何可当。
船仓周围各五尺,且道此中底宽窄。
上下东西与南北,一面是水五面日。
日光煮水复成汤,此外何处能清凉。
掀篷更无风半点,挥扇只有汗如浆。
吾曹避暑自无处,飞蝇投吾求避暑。
吾不解飞且此住,飞蝇解飞不飞去。
才上苏堤闻杜鹃,杜鹃怪我在天边。
平生不作功名想,今日胡为富贵牵。
辟谷未能那废食,买山所欲尚无钱。
但须两事略如意,便占白云深处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