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精来降,应我明德。礼殚义展,流祉邦国。
既受多祉,实资孝敬。祀谒其诚,荷天休命。
帝精来降,应我明德。礼殚义展,流祉邦国。
既受多祉,实资孝敬。祀谒其诚,荷天休命。
这首诗描绘了在明堂祭祀五帝时的庄严仪式与深厚情感。开篇“帝精来降,应我明德”表达了对上天神灵的虔诚信仰与期待,认为通过崇高的道德品质能够感应到神灵的降临。接着,“礼殚义展,流祉邦国”则强调了礼仪的完备与道义的彰显,认为这些是带来福祉与国家繁荣的关键。
“既受多祉,实资孝敬”进一步阐述了接受神灵赐予的福祉需要以孝顺与恭敬作为基础,表明了对神灵的尊敬与感恩之心。最后,“祀谒其诚,荷天休命”总结了整个祭祀过程的核心——真诚地祭祀,以期得到上天的恩赐与庇佑。
整体而言,这首诗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于自然与神灵的敬畏之情,以及通过遵循礼仪与道德规范来祈求福祉的传统观念。它不仅展示了祭祀活动的神圣性,也反映了古人对和谐共存、顺应天命的生活哲学的追求。
荷山非不高,城里自不见。
一登碧落堂,山色正对面。
如人卧平地,跃起立天半。
指挥出伏兵,万骑横隔岸。
后乘来未已,前驱瞻已远。
晨光到岩壑,人物俱茜绚。
绿屏纷开阖,翠旗闪舒卷。
安得垂天虹,桥虚度云巘。
老铃偶报事,郡庭集宾赞。
匆匆换山巾,默默下林坂。
君诗如精金,入手知价重。
铸作鼎及鼒,所向一一中。
我如驽并骥,夷涂不应共。
难追紫蛇电,徒掣青丝鞚。
折胶偶投漆,异榻岂同梦。
不知清庙茅,可望明堂栋。
平生怜坡老,高眼薄萧统。
渠若有猗那,心肯师晋宋。
破琴聊再行,新笛正三弄。
因君发狂言,湖山春已动。
江宽风紧折绵寒,滩多岸少上水船。
市何曾远船不近,意已先到灯明边。
夜投古寺冲泥入,湿薪烧作虫声泣。
冷窗冻笔更成眠,也胜疏篷仰见天。
市人歌呼作时节,诗人两膝高于颊。
还家儿女问何如,明日此怀犹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