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下郎君发醉吟,多如年少惜花心。
预排尊俎当长日,不遣韶华负寸阴。
种竹涧边排坐石,读书窗下听鸣禽。
草堂更要添颜色,剩借邻花酒浅斟。
幕下郎君发醉吟,多如年少惜花心。
预排尊俎当长日,不遣韶华负寸阴。
种竹涧边排坐石,读书窗下听鸣禽。
草堂更要添颜色,剩借邻花酒浅斟。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文人雅士在春日里享受自然美景的意境。首句“幕下郎君发醉吟”表现出主人公在室内轻声吟咏,可能是因为饮酒而微醺,这种悠闲自得的情形令人想象其深藏不露的才情。
接着,“多如年少惜花心”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青春的留恋。主人公在青春时期就像对待鲜花一样小心翼翼,不愿让它们凋谢,同样也不愿意看到美好的时光匆匆而过。
“预排尊俎当长日”则展现了主人公对未来的期待和安排。尊俎是古代用来摆放酒杯的器具,这里指的是为即将到来的长假做准备,希望能够有一个漫长而美好的时光。
“不遣韶华负寸阴”进一步强调了对时间的珍视,不愿意让任何一分一秒都在无意义中流逝。韶华通常指代青春或美好时光,这里用来强调主人公对于时间的宝贵态度。
“种竹涧边排坐石”描述的是一个清幽的自然环境,主人公坐在竹林边缘的小溪旁的石头上,享受着大自然的宁静。紧接着,“读书窗下听鸣禽”则表明了主人公在此环境中进行阅读,同时还能听到窗外鸟儿的鸣叫,这是对生活美学的一种追求。
“草堂更要添颜色,剩借邻花酒浅斟”最后两句则展现了主人公对于生活情趣的追求。草堂通常指的是简陋但充满诗意的居所,而这里则是希望通过自然之美来丰富自己的生活。同时,“剩借邻花酒浅斟”表达了一种对生活的小小享受,虽然只是浅尝辄止,但也能从中感受到生活的乐趣。
整首诗通过主人公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对生活情趣的追求,展现了一个文人雅士在春日里的闲适与自得。
我来偶问俗,得闻胡家妇。
夫子两无依,弱草摇零露。
伊家四壁贫,安能恃亲故。
时妇且茂年,膏沐岂难去。
而乃一醮心,凌厉岁寒树。
殷勤事舅姑,孤苦不自顾。
终宵营绣刺,穷年理丝素。
藉此供甘毳,仍馀送终具。
为妇分已毕,年光忽衰莫。
节与孝两完,闾里共钦慕。
堪以式颓风,女流有贞度。
须凭太史笔,大书揭衢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