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闻翁仲哭,空见石羊眠。
万斧樵邱木,千犁踏垄田。
梦魔人逐鹿,机网雀衔蝉。
因悟阎浮界,谁为解脱仙。
还闻翁仲哭,空见石羊眠。
万斧樵邱木,千犁踏垄田。
梦魔人逐鹿,机网雀衔蝉。
因悟阎浮界,谁为解脱仙。
这首诗描绘了对世事变迁的感慨与思考。首句“还闻翁仲哭,空见石羊眠。”以翁仲(古代墓前的石像)与石羊的对比,暗示了生命的无常与永恒之间的冲突。翁仲的哭泣象征着生者的哀伤,而石羊的平静则代表了死亡的宁静。
接着,“万斧樵邱木,千犁踏垄田。”描述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斧头与犁头在山林与田野间留下痕迹,既展现了劳动的艰辛,也反映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与改造。
“梦魔人逐鹿,机网雀衔蝉。”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人生的追求与挣扎比作追逐猎物的梦境与陷阱。逐鹿象征着对权力、财富的渴望,而机网与雀衔蝉则暗示了这些追求背后的危险与无常,如同捕鸟的陷阱,看似近在咫尺,实则充满未知的风险。
最后,“因悟阎浮界,谁为解脱仙。”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意义的深刻反思。阎浮界是佛教中对人间世界的称呼,这里意味着诗人意识到生命中的苦难与轮回,提出了关于解脱与超脱的哲学思考。谁为解脱仙,则暗示了寻求精神自由与解脱的难题,以及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与深刻的哲理,探讨了生命、自然、欲望、解脱等多重主题,展现了诗人对现实与人性的深刻洞察。
一枝青铁霜华皛,提携四顾乾坤小。
在昔款署良工张,至今器重尚书赵。
尚书名共三君隆,风骨铮铮与铁同。
中宵起舞一击节,千锤百炼如其忠。
独居深念意不乐,天际云阴起霜鹗。
想当出手指挥时,委鬼茄花定惊愕。
其如天不祚明何,钩党沈冤走荷戈。
风声呜呜鬼神泣,拂拭囊底增悲歌。
一身万里君门旷,汉关竟绝生还望。
白骨埋处青山香,流传此铁未从葬。
公身已去公物存,摩挲欲比钟彝尊。
光芒上瞩寒星斗,崛强犹是凭忠魂。
吁嗟铁兮尔何福,名传千载尔余馥。
长尺四寸重二斤,上镌名字二十六。
谁将万柄青夫容,横空倒插成此峰。
性情自出依傍外,气势尚在回翔中。
孤根一削不盈尺,危乎殆矣逾玲珑。
旁有巨穴幽且怪,以火来照天光通。
苔纹迸裂石乳腻,蝙蝠侧翅惊盘空。
松杉千尺覆其上,长根乱走如蛟龙。
野亭一角就平衍,山光下射青濛濛。
群流趋涧众响激,魂魄凄慄天无风。
冷泉判事有苏老,风流照耀谁能同。
我来但得遂佳赏,归将眼福夸邻翁。
问尔几年辞印度,飞来傥有神灵护。
冥冥雷雨满秋山,万石腾空待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