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是前朝释慧远,重来再现比邱身。
扫除文字还留偈,了断因缘只剩贫。
莲社几年参讲席,曹溪初渡悟迷津。
尘劳扰扰无閒韵,竹院逢师不厌嚬。
莫是前朝释慧远,重来再现比邱身。
扫除文字还留偈,了断因缘只剩贫。
莲社几年参讲席,曹溪初渡悟迷津。
尘劳扰扰无閒韵,竹院逢师不厌嚬。
这首诗《赠匡云上人》由明代诗人李之世所作,通过对上人的描绘,展现了其超凡脱俗、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和深邃的佛教智慧。
首联“莫是前朝释慧远,重来再现比邱身”,以释慧远为典故,暗示上人可能有着深厚的佛学渊源,仿佛是历史中高僧的重现,引人遐想其非凡的修为与智慧。
颔联“扫除文字还留偈,了断因缘只剩贫”,进一步揭示上人的修行境界。他摒弃了文字的束缚,留下的是心灵的感悟与教诲;在了断世间种种因缘之后,他选择了清贫的生活,追求精神上的富足与自由。
颈联“莲社几年参讲席,曹溪初渡悟迷津”,通过莲社与曹溪两个佛教圣地的典故,赞美上人在佛法上的精进与领悟。他在莲社中研习佛法多年,最终在曹溪初渡时,顿悟了人生的真谛,摆脱了迷惑与困惑。
尾联“尘劳扰扰无閒韵,竹院逢师不厌嚬”,表达了对上人生活的宁静与淡泊的向往。在繁忙尘世中,上人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和谐,即使在竹院中遇到他,也不会感到厌烦,反而能从中感受到心灵的慰藉与启迪。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上人生活与修行的描绘,展现了其超然物外、追求精神自由与智慧的人生境界,同时也传达了对这种生活方式的赞美与向往。
惘惘有不甘,人生极苦相。
世缘所缚絷,窘若鲜在盎。
傥有脱鼻时,哀哉此属纩。
避地逃空虚,忧来辄知向。
烦冤彻毛里,山川不能障。
名宾何与天,分寸未借让。
绘事三十年,未极志所尚。
年来逢乱离,杜门尤怏怏。
我归当去冬,强步犹过访。
神形已支离,愤世气逾伉。
画师多享年,冀接汤戴行。
世短数亦奇,意气随敛葬。
寂寞身后事,酬君涕一放。
虎欲齧人,不避贤豪。
猛虎齧人不齧影,行路之人犹可抱影逃。
嗟嗟射工猛于虎,含沙射影我心苦。
我欲渡水,畏此射工。仰视飞鸟,愿言往从。
假尔羽翼,飞飞摩空。
我欲假孔雀,渴饮寒泉牛觚触。
我欲假鹓雏,道逢腐鼠鸱怒呼。
不如鸂鶒肯见假,载飞载鸣水上下。
啄食含沙射人者,射工射工不敢前。
令我皇帝陛下寿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