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五月不知暑,午窗梦揖巢与许。
起来洒洒竹风吹,满地落花莺自语。
城中酷暑金石流,驰马汗血不少休。
富贵致身真自娱,何如蚤向山中游。
山中五月不知暑,午窗梦揖巢与许。
起来洒洒竹风吹,满地落花莺自语。
城中酷暑金石流,驰马汗血不少休。
富贵致身真自娱,何如蚤向山中游。
这首《山中歌》由清代诗人王授所作,通过对比山中与城中的环境,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首句“山中五月不知暑”,描绘了山中五月的清凉,与下文城中酷暑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山中环境的宜人。接着,“午窗梦揖巢与许”一句,以梦境的形式,将读者带入一个与世隔绝、充满自然和谐之美的世界,其中“巢与许”可能是指巢父和许由,古代隐士,象征着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
“起来洒洒竹风吹,满地落花莺自语”两句,生动描绘了山中清晨的宁静与生机,竹风轻拂,落花满地,黄莺在枝头欢快地鸣叫,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画面。这里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好,也暗示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后半部分,“城中酷暑金石流,驰马汗血不少休”描述了城市中炎热难耐、劳碌不息的景象,与山中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凸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压力和束缚的不满。最后,“富贵致身真自娱,何如蚤向山中游”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远离尘嚣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当前生活方式的反思和批判。
整体而言,《山中歌》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山中与城中截然不同的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束缚的反感,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