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畏人知死便烧,何须书偈费譊譊。
当时若受常师记,底用傍人为解嘲。
生畏人知死便烧,何须书偈费譊譊。
当时若受常师记,底用傍人为解嘲。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居简所作的《悼越州空首座(其二)》。诗中通过对比生前的畏惧与死亡后的坦然,表达了对生死问题的深刻思考。
首句“生畏人知死便烧”,生动描绘了人在生前的恐惧和谨慎,担心自己的言行被人知晓后会带来不好的后果。这种恐惧在死后便烟消云散,“死便烧”形象地比喻了死亡带来的解脱。接着,“何须书偈费譊譊”一句,诗人质疑为何要花费心思书写遗言或偈语,似乎在暗示这些形式化的仪式对于生死问题并无实质意义。
后两句“当时若受常师记,底用傍人为解嘲”,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如果生前能够接受常人的教诲,那么就不需要依赖旁人来解释或解脱自己的行为。这里暗含了对人生智慧和道德修养的重视,以及对自我认知和行为准则的强调。诗人似乎在告诫人们,应该在生前就注重内心的修行和道德的实践,而不是在死后寻求外在的解释或评价。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探讨了生死、恐惧与解脱的主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和对道德修养的重视。
籍甚黄丞相,能名自颍川。
近看除刺史,还喜得吾贤。
五马何时到,双鱼会早传。
老思筇竹杖,冬要锦衾眠。
不作临岐恨,惟听举最先。
火云挥汗日,山驿醒心泉。
遇害陈公殒,于今蜀道怜。
君行射洪县,为我一潸然。
早晚辞沙漠,南来处处飞。关山多雨雪,风水损毛衣。
碧海魂应断,红楼信自稀。不知矰缴外,留得几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