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出升平世,禾生大有年。
四克今日月,六合古山川。
反朴次三五,古文丁一千。
王功因各定,大作不相沿。
主化布于下,人心孚自天。
上方求士切,公亦立仁先。
才行苟并至,位名尤两全。
末由弓冶手,安比父兄肩。
幸及布衣仕,宜希守令先。
尺刀元并用,丹白具同研。
去吏多甘老,休兵坐力田。
干戈包已久,永卜本支延。
文出升平世,禾生大有年。
四克今日月,六合古山川。
反朴次三五,古文丁一千。
王功因各定,大作不相沿。
主化布于下,人心孚自天。
上方求士切,公亦立仁先。
才行苟并至,位名尤两全。
末由弓冶手,安比父兄肩。
幸及布衣仕,宜希守令先。
尺刀元并用,丹白具同研。
去吏多甘老,休兵坐力田。
干戈包已久,永卜本支延。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作,以平实的语言描绘了社会安定、丰收之景,以及对治国理念的阐述。首联“文出升平世,禾生大有年”表达了天下太平,五谷丰登的景象。接下来的诗句通过“四克今日月,六合古山川”赞美了天地自然的和谐与国家的稳固。
诗人强调回归朴实,遵循古道,“反朴次三五,古文丁一千”,倡导遵循传统美德。他进一步指出,君王的功绩在于公正治理,“王功因各定,大作不相沿”,使得百姓心悦诚服。在用人上,欧阳修推崇仁德为先,“主化布于下,人心孚自天”。
诗中还提到朝廷对人才的渴求,“上方求士切,公亦立仁先”,认为贤能之人应具备德行和才能。诗人期望官员既能行善又能致远,“才行苟并至,位名尤两全”。他认为,不必效仿古代的弓冶技艺或承担重大责任,而是如普通官员般尽职尽责,甚至甘于平淡,“去吏多甘老,休兵坐力田”。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长久和平的期盼,“干戈包已久,永卜本支延”,希望国家能够长久安宁,家族得以延续。整体来看,这首诗体现了欧阳修对于理想社会秩序和个人品德修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