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泥封后未言归,半下朱帘昼漏稀。
郑国由来歌芍药,卫人何用采葑菲。
开齐似剪霞添色,盛极惟愁月减围。
闻说花时多胜集,阁门向晚尚留扉。
紫泥封后未言归,半下朱帘昼漏稀。
郑国由来歌芍药,卫人何用采葑菲。
开齐似剪霞添色,盛极惟愁月减围。
闻说花时多胜集,阁门向晚尚留扉。
这首诗描绘了在内阁赏芍药的情景,充满了细腻的情感与深邃的哲思。首句“紫泥封后未言归”,以紫泥封印象征着官场的繁忙与权力的象征,暗示了诗人虽身居高位却心有所归,对自由与自然的向往。接着,“半下朱帘昼漏稀”描绘了一幅半掩窗帘、日光微弱的画面,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
“郑国由来歌芍药,卫人何用采葑菲。”这两句运用典故,借郑国歌唱芍药和卫人采集葑菲的故事,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与珍惜,同时也暗含了对时光易逝、人事变迁的感慨。芍药作为诗中的主要意象,象征着美丽与短暂,葑菲则代表了平凡与实用,对比中流露出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开齐似剪霞添色,盛极惟愁月减围。”这两句将芍药盛开的景象比作剪裁出的彩霞,增添了色彩,形象地描绘了花朵的繁盛与美丽。同时,诗人又担心月圆之后会逐渐减少,隐喻了美好事物的短暂与易逝,表达了对盛景不常的忧虑。
最后,“闻说花时多胜集,阁门向晚尚留扉。”点明了赏花的热闹与欢聚,以及宴会结束时的不舍与留恋。阁门未闭,暗示了主人或宾客对相聚时光的留恋与不舍,也预示着未来的再次相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复霭重沙望不穷,坐收千里一樽中。
天边江汉波涛阔,地下神仙窟宅通。
窗影偷来湓浦白,檐光飞入沔城红。
豁然已尽登临兴,云阁章亭谩在东。
晨兴悲风鸣,霜霰集我屋。
忽惊岁云晚,日月疾转毂。
穴虫知天时,闭户各潜伏。
而我亦劳止,扰扰尚驰逐。
宵征戴星明,暮饭多见烛。
灰尘彫须眉,铜臭蚀肌肉。
念当投劾去,牵系五斗粟。
岂无数亩田,亦有千个竹。
平生羡为农,水旱忧不足。
空效鸟雀饥,唧啾如聚哭。
内顾复迟回,行藏类羝触。
长卿著犊鼻,扬子投天禄。
岷峨能生贤,独不主为福。
如君乃栖栖,似我宜碌碌。
连山积雪壮,霁色明群玉。
对此想清标,凛然疑在目。
安得两翅长,高举逐黄鹄。
飞去堕君前,绸缪论心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