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兴悲风鸣,霜霰集我屋。
忽惊岁云晚,日月疾转毂。
穴虫知天时,闭户各潜伏。
而我亦劳止,扰扰尚驰逐。
宵征戴星明,暮饭多见烛。
灰尘彫须眉,铜臭蚀肌肉。
念当投劾去,牵系五斗粟。
岂无数亩田,亦有千个竹。
平生羡为农,水旱忧不足。
空效鸟雀饥,唧啾如聚哭。
内顾复迟回,行藏类羝触。
长卿著犊鼻,扬子投天禄。
岷峨能生贤,独不主为福。
如君乃栖栖,似我宜碌碌。
连山积雪壮,霁色明群玉。
对此想清标,凛然疑在目。
安得两翅长,高举逐黄鹄。
飞去堕君前,绸缪论心曲。
晨兴悲风鸣,霜霰集我屋。
忽惊岁云晚,日月疾转毂。
穴虫知天时,闭户各潜伏。
而我亦劳止,扰扰尚驰逐。
宵征戴星明,暮饭多见烛。
灰尘彫须眉,铜臭蚀肌肉。
念当投劾去,牵系五斗粟。
岂无数亩田,亦有千个竹。
平生羡为农,水旱忧不足。
空效鸟雀饥,唧啾如聚哭。
内顾复迟回,行藏类羝触。
长卿著犊鼻,扬子投天禄。
岷峨能生贤,独不主为福。
如君乃栖栖,似我宜碌碌。
连山积雪壮,霁色明群玉。
对此想清标,凛然疑在目。
安得两翅长,高举逐黄鹄。
飞去堕君前,绸缪论心曲。
此诗《寄子由》是宋代诗人孔平仲所作,通过描绘清晨的悲风、霜霰、岁晚、日月疾转等自然景象,以及穴虫的知天时、闭户潜伏,与诗人自身忙碌奔波、劳碌不堪的生活状态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束缚的厌倦。
首句“晨兴悲风鸣,霜霰集我屋”描绘了清晨的凄凉景象,悲风呼啸,霜霰聚集,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悲凉与无奈。接着,“忽惊岁云晚,日月疾转毂”以日月之快比喻时间的流逝,表达了对时光飞逝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岁月无情的无奈。
“穴虫知天时,闭户各潜伏”与“而我亦劳止,扰扰尚驰逐”形成鲜明对比,穴虫顺应天时,选择闭门潜伏,而诗人却在忙碌中挣扎,无法摆脱世俗的束缚。这种对比不仅凸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渴望,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宵征戴星明,暮饭多见烛”描述了诗人夜以继日、不分昼夜地忙碌,即使在夜晚也要戴着星星般的光芒工作,甚至在傍晚还要点灯继续劳作,形象地展现了其艰辛的生活状态。“灰尘彫须眉,铜臭蚀肌肉”则进一步揭示了官场的污浊与对个人健康的侵蚀。
“念当投劾去,牵系五斗粟”表达了诗人对官场束缚的厌倦,渴望摆脱官职的羁绊,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岂无数亩田,亦有千个竹”则是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希望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土地,过着与世无争、自给自足的生活。
“平生羡为农,水旱忧不足”体现了诗人对农耕生活的羡慕,认为农人虽有水旱之忧,但至少能过上简单、自由的生活,而自己却被官场的琐事所困。“空效鸟雀饥,唧啾如聚哭”则以鸟雀的饥饿之音比喻自己的辛酸,表达了对现状的不满和无奈。
“内顾复迟回,行藏类羝触”表明诗人内心矛盾,既想坚守自我,又难以摆脱外界的束缚,如同羊角触碰墙壁,进退维谷。“长卿著犊鼻,扬子投天禄”引用历史典故,表达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不愿像司马相如那样穿着犊鼻裈,也不愿像扬雄那样放弃官位。
“岷峨能生贤,独不主为福”表达了对贤者的敬仰,认为贤者能够引领社会走向繁荣,而自己却未能成为那样的人物。“如君乃栖栖,似我宜碌碌”则感叹自己与理想中的生活相差甚远,只能在忙碌中度过。
最后,“连山积雪壮,霁色明群玉”描绘了壮丽的山景,象征着诗人内心的纯净与高洁。“对此想清标,凛然疑在目”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仿佛那些美好的景象就在眼前。“安得两翅长,高举逐黄鹄。飞去堕君前,绸缪论心曲”表达了诗人渴望飞翔,追求自由,希望能与朋友相聚,深入交流心声的愿望。
综上所述,《寄子由》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日常生活、历史典故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官场束缚的厌倦、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展现了其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真隐先生,家居近在东湖。
茅屋三椽,自有一种清虚。
秫来酿酒,便无后、也解赊沽。
只愁客至,不能拚此芳壶。
且乐天真,醉乡里、无限欢娱。
时倚花枝,困来著枕蘧蘧。
回观昨梦,徒然使、心剿形癯。
始知今日,得闲却是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