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城西畔入龙渠,茂宰閒邀出郭车。
画里云山偏过鸟,镜中菱荇不潜鱼。
斜阳隔岸通樵唱,明月当空照客裾。
到处风流问湖水,郎官今夜醉何如。
鹅城西畔入龙渠,茂宰閒邀出郭车。
画里云山偏过鸟,镜中菱荇不潜鱼。
斜阳隔岸通樵唱,明月当空照客裾。
到处风流问湖水,郎官今夜醉何如。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乡村画卷。首句“鹅城西畔入龙渠”,以鹅城和龙渠为背景,勾勒出一幅自然风光的景象,暗示了地点的特定与环境的宁静。接着,“茂宰闲邀出郭车”一句,点出了人物活动,通过“茂宰”这一称谓,暗示了官员的身份,以及其与民同乐的情怀。
“画里云山偏过鸟,镜中菱荇不潜鱼”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云山比作画中的景致,鸟儿在云山间穿梭,仿佛在画中游走;将水面的菱荇比作镜子,鱼儿在水中悠游,却未见其影,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生动的画面感。
“斜阳隔岸通樵唱,明月当空照客裾”描绘了日落时分的场景,斜阳透过岸边,传来樵夫的歌声,与远处的明月交相辉映,照亮了行人的衣襟,增添了诗的意境美。
最后,“到处风流问湖水,郎官今夜醉何如”表达了诗人对湖水的赞美,以及对今晚聚会氛围的期待,同时也暗含了对友人相聚之乐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乐的和谐统一,体现了作者对生活情趣的追求和对友情的珍视。
百年三万日,老病常居半。
其间互忧乐,歌笑杂悲叹。
颠倒不自知,直为神所玩。
须臾便堪笑,万事风雨散。
自从识此理,久谢少年伴。
逝将游无何,岂暇读城旦。
非才更多病,二事可并案。
愧烦贤使者,弭节整纷乱。
乔侯瑚琏质,清庙尝荐盥。
奋髯百吏走,坐变齐俗缓。
未遭甘鹢退,并进耻鱼贯。
每闻议论馀,凛凛激贪懦。
莫邪当自跃,岂复烦炉炭。
便应朝秣越,未暮刷燕馆。
胡为守故丘,眷恋桑榆暖。
为君叩牛角,一咏南山粲。
列郡专城分国忧,彤幨皂盖古诸侯。
仲华遇主年犹少,公瑾论兵位已酬。
草色青青宜建隼,蝉声处处杂鸣驺。
千里相思如可见,淮南木落早惊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