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喜友人生子·其一》
《喜友人生子·其一》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公沙新举一龙迟,未到商瞿五十时。

贫似叔鸾多二女,才如宋氏有诸姬。

未知葛勃为谁婿,何意文开得此儿。

长至喜当汤饼会,梅花齐祝玉连枝。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屈大均在明末清初时期所作的《喜友人生子(其一)》。诗中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友人生子的喜悦场景,充满了对友人家庭幸福的祝福。

首句“公沙新举一龙迟”,以“公沙”借指友人,用“一龙”比喻新生的婴儿,暗示这孩子如同龙一般珍贵,但出生稍晚,表达了对友人等待过程中的耐心与期待。

“未到商瞿五十时”一句,引用了古代典故,商瞿五十岁时生子,此处暗喻友人虽已年长,但终于得子,体现了对友人年龄与生育的感慨。

“贫似叔鸾多二女,才如宋氏有诸姬”两句,通过类比,赞美友人的妻子如同叔鸾一样,虽然生活贫困,却拥有两位贤淑的女儿;又如宋氏一样,才华横溢,拥有多位才女般的伴侣。这里不仅赞扬了友人的妻子,也间接表达了对友人才华和家庭和谐的赞赏。

“未知葛勃为谁婿,何意文开得此儿”两句,以疑问和惊喜的语气,表达了对友人生子的意外与惊喜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对友人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

“长至喜当汤饼会,梅花齐祝玉连枝”最后两句,写出了友人生子后的庆祝场景。长至日是冬至,古人常在此日举行汤饼宴,庆祝新生。梅花象征着高洁与纯洁,祝愿友人家庭如同梅花般长久而美满,枝繁叶茂,子孙满堂。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通过对友人生子的喜悦与祝福,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青玉案·其三戏用贺方回韵饯别朱少章

三年牢落荒江路。忍明日、辄帆去。

冉冉年光真暗度。

江山无助,风波有险,不是留君处。

梅花万里伤迟暮。驿使来时望佳句。

我拚归休心已许。

短篷孤棹,绿蓑青笠,稳泛潇湘雨。

(0)

北海月夜作寄怀黄元白西湖

月浮荷影了无尘,积暑初降雨气新。

尽日荡舟忘士女,一波摇岸作澜沦。

众中得乐成黄蘖,湖上思君骋白蘋。

莫谓东南能去乱,已闻行涨到江滨。

(0)

寄题辰州沅阳馆

张侯守辰溪,作馆清溪上。

峻趾拥崇冈,跋海鳌足壮。

石嶝盘山回,游人出屏障。

林壑互蔽亏,昏明各异状。

辰溪俯洞夷,登临少佳况。

不知自何人,于此废真赏。

洼池失蛟龙,破屋藏魍魉。

如持万黄金,弃之在污壤。

张侯一芟扫,耳目复清旷。

坤倪伏诙谲,闪倏见气象。

素壁照清秋,檐牙屹相望。

啼鸟共徘徊,飞云自来往。

携樽听鸣泉,便可倾佳酿。

烟披舞袖润,谷应歌声响。

客醉未容归,明月纤纤上。

幽怀傥自得,所适即为放。

兹地虽陋僻,境静犹足尚。

壮士偃旗眠,落日惟樵唱。

缓带一来游,清风日萧爽。

(0)

苏刑部自湖北移漕淮南

先公道义交,晚得苏公佐。

俾予往拜之,兄事安敢堕。

漂忽十五年,日月如旋磨。

近佩荆州符,吏牍方自课。

苏侯乃外台,庶几容谬懦。

若获巨木阴,似翳桑下饿。

相约待秋深,事隙得高卧。

风洒渚宫凉,碧溪绝尘涴。

穿林或倦行,拂石还分坐。

夙怀讵彷佛,幽事信坎坷。

除书走马来,换节长淮左。

嗟予踽踽游,有唱期谁和。

楚老遮郭门,扳留知不可。

别酒虽无欢,归帆幸少垛。

苏侯贤大夫,历数今谁过。

议论抵庙堂,有力莫能破。

挺如白玉圭,棱角不可挫。

大匠斲明堂,宜居左右个。

犹驰使者车,挟策均万货。

淮人久焦枯,苏息在欬唾。

倾酒吐长言,遥为淮人贺。

(0)

久泊馀杭关外水涸不能行晚雨甚快解舟有日矣

初看红芰小开头,今见青房结子稠。

深谢晚云怜滞客,故飞凉雨送归舟。

(0)

自宽

瘴浓复岭烟如墨,照以澄江一洗开。

芳草望中春去远,落花寒处鸟声回。

风飘空翠入修竹,润滴幽蹊生绿苔。

不是从前赋清苦,未应得向此中来。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诗人
萧红 俞平伯 黄兴 陈独秀 刘少奇 光绪 爱新觉罗·福临 蒋彝 诸葛亮 郦道元 杨於陵 陈封怀 杜濬 毕构 班超 杨朱 张爱玲 石评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