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帖括、研声律、谈楷法,百年来士习积衰,得我公大力振兴,学界放光芒万丈;
历谏院、掌文衡、迁邮部,毕生内忠勤素著,迄今日风徽阒寂,中朝失元老一人。
习帖括、研声律、谈楷法,百年来士习积衰,得我公大力振兴,学界放光芒万丈;
历谏院、掌文衡、迁邮部,毕生内忠勤素著,迄今日风徽阒寂,中朝失元老一人。
此挽联以沉稳之笔触,深情悼念张百熙先生。上联“习帖括、研声律、谈楷法”描绘了张公在学术上的精进与贡献,他广泛涉猎,深入研究,对书法、文学等领域的造诣颇深。接着“百年来士习积衰,得我公大力振兴,学界放光芒万丈”则高度赞扬了张公在教育界的影响力,他的努力使得学界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光彩,其精神如同万丈光芒,照亮了整个学术领域。
下联“历谏院、掌文衡、迁邮部”则概述了张公在政治生涯中的重要角色与成就。他不仅参与过谏议工作,负责文官选拔,还曾担任邮务部门的要职。这些经历充分展现了张公在国家治理方面的卓越才能与忠诚。最后,“毕生内忠勤素著,迄今日风徽阒寂,中朝失元老一人”表达了对张公一生忠诚勤勉的肯定,以及对其逝世后国家失去一位杰出领袖的深切哀悼。
整体而言,此挽联不仅赞颂了张百熙先生在学术和政治领域的卓越贡献,更表达了对其人格魅力和高尚品德的高度评价,以及对这位国之栋梁离世的沉痛惋惜之情。
秋浦齐山寺,峰峦楚楚长。
岩根堆雁塔,溪角架虹梁。
雨过闻幽磬,云开见上方。
苔侵石磴滑,花拥洞门香。
禅客探玄切,骚人觅句忙。
汲泉寒井废,观郡古楼荒。
白鸟巢危树,孤猿叫断冈。
碑珉黄阁相,诗板紫薇郎。
踪迹依稀在,文章大半亡。
登临正吟赏,惆怅见斜阳。
梅英弄粉。尚浅寒、腊雪消未尽。
布彩箔、层楼高下,灯火万点,金莲相照映。
香径纵横,听画鼓、声声随步紧。
渐霄汉无云,月华如水,夜久露清风迅。
轻车趁马,微尘杂雾,带晓色、绮罗生润。
花阴下、瞥见仍回,但时闻、笑音中香阵阵。
奈酒阑人困。残漏里、年年馀恨。
归来沈醉何处,一片笙歌又近。
冰池轻皱。喜寒律乍回,微阳初透。
岁晚云黄,日晴烟暖,昼刻暗添宫漏。
山色岸容都变,春意欲传官柳。
最好处,正酥融粉薄,一枝梅瘦。
行乐,春渐近,景胜欢长,幼眇丝簧奏。
鸣玉鹓行,退朝花院,犹有御香沾袖。
试问西邻虽富,何似东皋依旧。
趁未老,便优游林壑,围棋把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