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我初见子,子时客京师。
闻名久不获,既得过所知。
示我一卷书,大小百首诗。
我嗜不可辍,熊蹯荐朝饥。
约子彭城游,念当行有期。
中间忽仓卒,决去不子辞。
子后来高邮,我居淮之湄。
中间无百里,诗句屡欲驰。
客来得子书,云子久南归。
投书不能读,恨我闻之迟。
使我早知此,扁舟尚能追。
远别不执手,近居不相携。
每念今怅昔,耿耿衷肠悲。
子行日已南,我去日已西。
音书不可频,何以慰我思。
昔我初见子,子时客京师。
闻名久不获,既得过所知。
示我一卷书,大小百首诗。
我嗜不可辍,熊蹯荐朝饥。
约子彭城游,念当行有期。
中间忽仓卒,决去不子辞。
子后来高邮,我居淮之湄。
中间无百里,诗句屡欲驰。
客来得子书,云子久南归。
投书不能读,恨我闻之迟。
使我早知此,扁舟尚能追。
远别不执手,近居不相携。
每念今怅昔,耿耿衷肠悲。
子行日已南,我去日已西。
音书不可频,何以慰我思。
这是一首表达朋友离别之情的诗歌,通过对往昔相遇、共同游历和彼此赠书的情景进行回忆,抒发了对远方朋友的深切思念与不舍。语言流畅自然,情感真挚。
开篇“昔我初见子”三句,设定了诗人与友人的初遇及交流的情境,表明了彼此间的了解和欣赏。“示我一卷书,大小百首诗”,则描绘出友人赠诗之情景,展现了对诗歌艺术的共同喜爱。
“熊蹯荐朝饥”一句形象地描述了诗人对友人诗作的迫切渴望和饥饿难耐的情状。“约子彭城游”则是诗人表达出与友人一起游历之愿望,显示了深厚的情谊。
接下来的“中间忽仓卒,决去不子辞。子后来高邮,我居淮之湄”,则揭示了友人的突然离别和诗人对此事的无奈与思念。“中间无百里,诗句屡欲驰”表达了即便相隔不远,但仍旧渴望得到友人的消息。
“客来得子书,云子久南归。投书不能读,恨我闻之迟。”这里透露了诗人收到友人信件的喜悦和对未能及时了解其行踪的遗憾。
最后,“使我早知此,扁舟尚能追。远别不执手,近居不相携。每念今怅昔,耿耿衷肠悲。”诗人表达了如果早些知道朋友南归的消息,或许还能追上,以免这次离别如此沉重。而“每念今怅昔,耿耿衷肠悲”则是对过往美好时光和现实中无法相守的深切哀伤。
诗歌末尾,“子行日已南,我去日已西。音书不可频,何以慰我思。”表达了朋友已经南行而自己西去,他们之间无法频繁沟通,只能用书信来慰藉彼此的相思之情。
整体来说,这是一首充满对友情深切怀念和不舍的情感之作。通过诗人对往昔美好记忆的回顾,展现了人类对于亲密关系的珍视,以及面对分别时内心的复杂情绪。
与佛默申约,还时当再来。
高下东篱花,俟我来时开。
禅律持神明,空山尊形骸。
孰令吾有缘,而不拒遭猜。
过堂担笋奴,似了乐与哀。
缠命愁妻孥,托此姓名埋。
仰看林外天,一隙穿穷厓。
可惜厓势欹,难筑凌风台。
我今入山去,试险投芒鞋。
愿仗彼佛力,安护终无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