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语向东墙,脉脉檀心逗。
夜悄风寒蝶懒栖,禁得秋僝僽。
颜色妒佳人,命似佳人否。
慰汝相思替汝愁,花下销魂久。
无语向东墙,脉脉檀心逗。
夜悄风寒蝶懒栖,禁得秋僝僽。
颜色妒佳人,命似佳人否。
慰汝相思替汝愁,花下销魂久。
这首《卜算子》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词人潘飞声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朵孤独的花朵在秋风中的哀愁与相思之情。
首句“无语向东墙”,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花朵以情感,仿佛它正默默向东方的墙壁倾诉着心中的秘密,却无法言说。接着,“脉脉檀心逗”一句,进一步刻画了花朵内心的微妙情感,犹如含羞带笑,透露出一丝丝的期待与不安。
“夜悄风寒蝶懒栖,禁得秋僝僽。”这两句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寒冷,以及蝴蝶因畏惧寒冷而不敢停留的情景,反衬出花朵在秋风中独自承受的寂寞与煎熬。这里的“秋僝僽”形象地表达了秋天的无情与摧残,暗示了花朵命运的艰难。
“颜色妒佳人,命似佳人否。”这一句将花朵与佳人进行对比,暗示花朵虽美丽却无人欣赏,其命运似乎也如同佳人一般,充满了遗憾与无奈。这里不仅表达了对花朵命运的同情,也隐含了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最后,“慰汝相思替汝愁,花下销魂久。”这两句直接抒发了词人对花朵的深切同情,他愿意代替花朵承受相思之苦,长久地沉浸在花下的忧伤之中。这种超越物我界限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词人深厚的艺术情感和对自然生命的深刻感悟。
整首词通过对一朵孤独花朵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个人情感与社会思考,展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半载追随讲学堂,丰裁群仰鲁灵光。
书成半部堪治世,月见前身快举觞。
立雪程门传道派,归云仙洞怅家乡。
名推山谷诗称祖,徒许高阳酒作狂。
骊得智珠惊藻饰,鳄驱沧海蔚文章。
画兰成社閒消暑,傍竹题箊早纳凉。
鱼牍移诗忙走笔,狸奴接客卧斜阳。
壶斟庭桂泡佳酿,盘摘园蔬得饱尝。
满壁新词探宿海,半潭秋水澄星潢。
紫薇轩对筵开妙,红蓼阶翻句亦香。
河洗甲兵驰露布,词成锦绣织霓裳。
邯郸学步聊如是,敢与先生旗鼓当。
富儿重安居,贫士轻远游。
衣食苟不充,奔迸宁得休?
前年游稷下,将母住齐州。
母卒始归葬,暂一省林邱。
本无置锥地,故乡安可留?
今当涉河洛,但为妻子谋。
出门瞰春光,碧草千里愁。
故人重话别,清酒持满瓯。
洛中何郁郁,龙门带伊流。
圣贤生其间,遗迹应独求。
行行蹑中岳,崇高物象收。
素襟谅宏达,登览旷悠悠。
使君方爱才,重士千金酬。
士声嗟已靡,古道少复由。
虽不当其位,可以佐旁搜。
所贵在明义,坎壈岂足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