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塞山原富,烟波此处饶。
虚明疑汉上,绮縠漾云标。
每爱秋蟾印,长教暑气消。
牙琴漫须数,曾入五弦调。
玉塞山原富,烟波此处饶。
虚明疑汉上,绮縠漾云标。
每爱秋蟾印,长教暑气消。
牙琴漫须数,曾入五弦调。
这首诗描绘了避暑山庄中一处名为“烟波致爽”的景致,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雅的和谐交融。
首句“玉塞山原富”,开篇即以“玉塞”点出此地的地理位置,暗示其为一处天然屏障,山峦丰饶,蕴含着丰富的自然景观。“烟波此处饶”,接着描述了这里的水汽弥漫,波光粼粼,一片宁静而悠远的景象。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既突出了山的雄伟,又描绘了水的柔美,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生机勃勃的氛围。
接下来,“虚明疑汉上,绮縠漾云标。”进一步渲染了这里的自然风光。这里运用了“虚明”和“绮縠”两个词,前者形容天空的明亮清澈,后者则比喻水面如织锦般细腻的波纹,同时“云标”二字巧妙地将云彩与山峰相连,构成一幅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展现了山水之间的和谐与统一。
“每爱秋蟾印,长教暑气消。”这两句转而描写月色下的清凉感受。诗人喜爱在月光下漫步,月影映照在水面上,不仅增添了夜晚的神秘感,也使得炎热的夏季变得凉爽宜人。这里通过“秋蟾”这一意象,不仅描绘了月夜的美丽景色,也寄托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喜爱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最后,“牙琴漫须数,曾入五弦调。”以“牙琴”这一古代乐器象征音乐艺术,表达了诗人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这里的“五弦调”可能暗指音乐的和谐与完美,同时也寓意着诗人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如同音乐一般,达到一种完美的境界。这不仅是对自身艺术追求的表达,也是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融的一种理想化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避暑山庄中“烟波致爽”景致的描绘,展现了清幽的自然环境与高雅的艺术情趣的完美结合,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艺术创作的深邃思考。
自从栖隐入山深,间阔真同金玉音。
已谓清光依日月,不知幽趣尚园林。
暂违陶径菊松面,喜动苏堤梅柳心。
闻道专留荐贤牍,知音当在伯牙琴。
景入小春方嫩寒,缓行不觉鸟间关。
倚空叠嶂何崷崒,带石清溪屡绕环。
政拟徘徊檀木岭,且先点检上林山。
杖藜未作忙归计,又喜临清得钓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