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赵国宜之官武林》
《送赵国宜之官武林》全文
宋 / 陈文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自从栖隐入山深,间阔真同金玉音。

已谓清光依日月,不知幽趣尚园林。

暂违陶径菊松面,喜动苏堤梅柳心。

闻道专留荐贤牍,知音当在伯牙琴。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zhàoguózhīguānlín
sòng / chénwénwèi

cóngyǐnshānshēnjiānkuòzhēntóngjīnyīn

wèiqīngguāngyuèzhīyōushàngyuánlín

zànwéitáojìngsōngmiàndòngméiliǔxīn

wéndàozhuānliújiànxiánzhīyīndāngzàibǎiqín

翻译
自从隐居在深山之中,感觉就像金玉般珍贵的交谈。
原以为清冷的光辉只跟随日月,却未料到还有园林间的深深趣味。
暂时离开陶渊明的小径,菊花和松树让我心生欢喜,苏堤的梅花和柳树也触动了我。
听说特意留下文书推荐贤才,我知道知音就如伯牙的琴声,难得一遇。
注释
栖隐:隐居。
金玉音:比喻珍贵的交流。
幽趣:隐藏的、深层的乐趣。
陶径:指陶渊明的小路,象征隐逸生活。
荐贤牍:推荐贤能的文书。
伯牙琴:典故,指知音难觅,以琴声比喻知己。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文蔚所作的《送赵国宜之官武林》,通过对友人赵国宜赴任武林(杭州)的送别,表达了对他的深深祝福和对隐逸生活的怀念。首句“自从栖隐入山深”,描绘了友人之前的隐居生活,暗示其淡泊名利的品质。次句“间阔真同金玉音”则比喻两人友情深厚,如同金玉般珍贵。

第三句“已谓清光依日月”,赞美了友人的高尚品格如同日月般明亮,第四句“不知幽趣尚园林”,进一步强调了他在园林中享受的清幽与雅趣。第五句“暂违陶径菊松面”,借用陶渊明的典故,表达对友人暂时离开隐居生活的不舍。最后一句“闻道专留荐贤牍,知音当在伯牙琴”,以“荐贤”寓意友人才华出众,期待他在仕途上有所作为,并以“知音当在伯牙琴”寄寓对知音的理解和对友谊的珍视。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既表达了对友人的赞赏和祝愿,也流露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执着。

作者介绍
陈文蔚

陈文蔚
朝代:宋

陈文蔚(约公元1210年前后在世)字才卿,上饶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嘉泰初前后在世。师事朱熹。尝举进士。庆元中,(1198)馆于朱熹家,课其诸孙。又讲读铅山。端平二年,(1235)都省言其所作尚书类编,有益治道,诏补迪功郎。学者称克斋先生。文蔚著有克斋集十七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猜你喜欢

雨际晚眺·其二

细雨浸莎岸,人家半掩扉。

隔溪垂钓者,犹自待船归。

(0)

觉林八景·其七紫崖瀑布

丹崖似削成,瀑布千寻落。

明如素练悬,寒漾水晶箔。

纷纷溅沫馀,无数珠交错。

(0)

青陵台

淫雨霖霖歇,江河水不深。

祇今台上日,万古照贞心。

(0)

哭陈进士宪图·其八

远客饥寒病复牵,况当杯酒恣流连。

魂归燕塞霜初落,书寄滇南雁始还。

殓具敛来朋友泪,灵舆归冀子孙贤。

人生?帙终虽解,珍摄浑疑未尽年。

(0)

连日苦热因忆明复庵别业·其二

僻处违城市,相求独往还。

人嫌茅屋漏,我爱竹林閒。

草色荒行径,松阴覆掩关。

徘徊时北望,云树隔颓颜。

(0)

古树

秦皇封未及,甘入不材林。

老干擎天直,盘根拔地深。

风霜坚劲节,日月饱清阴。

且未浮槎去,焉知迟暮心。

(0)
诗词分类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诗人
罗学瓒 恽代英 杨匏安 刘伯坚 邓中夏 许晓轩 刘振美 任锐 余文涵 孙中山 孔稚珪 汪精卫 聂绀弩 朱孝臧 耶律倍 吴佩孚 马一浮 张瑞玑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