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绝蓬山日倚闾,迢迢弱水一封书。
上言努力加餐饭,中有相思慰索居。
独唱愔愔谁和汝,绮怀渺渺转愁余。
无端错把洪乔怨,欲托灵犀当鲤鱼。
隔绝蓬山日倚闾,迢迢弱水一封书。
上言努力加餐饭,中有相思慰索居。
独唱愔愔谁和汝,绮怀渺渺转愁余。
无端错把洪乔怨,欲托灵犀当鲤鱼。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远行之人与家中亲人之间的思念之情。首句“隔绝蓬山日倚闾”,以蓬山象征远方,表达了诗人与亲人相隔遥远,只能每日望向家乡的景象。接着,“迢迢弱水一封书”则通过弱水的辽阔与一封家书的对比,强调了通信的不易与家书的珍贵。
“上言努力加餐饭,中有相思慰索居。”这两句直接点明了家书中包含的内容:对远行之人的关心与叮咛,以及对对方的思念之情。这种情感既温暖又沉重,是家人对游子最深沉的牵挂。
“独唱愔愔谁和汝,绮怀渺渺转愁余。”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愁。在远方的他,只能独自吟唱,无人应和;心中满是绮丽的思念,却只能化为无尽的愁绪。
最后,“无端错把洪乔怨,欲托灵犀当鲤鱼。”这里借用了典故,洪乔即鸿雁传书的故事,而“灵犀”则是比喻心灵相通。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无法直接传递心意的遗憾,同时也希望像鲤鱼一样能直接将思念送达对方身边,充满了对沟通方式的渴望与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细腻地描绘了远行者与家乡亲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与思念,既有对远方亲人的关怀与挂念,也有对自身孤独与愁绪的抒发,情感真挚动人。
多情不在分明,绣窗日日花阴午。
依依云絮,溶溶香雪,觑他寻路。
一滴东风,怎生消得,翠苞红栩。
被疏钟敲断,流莺唤起,但长记、弓弯舞。
定是相思入骨,到如今、月痕同醉。
教人枉了,若还真个,匆匆如此。
全未惺松,缬纹生眼,胡床犹据。
算从前、总是无凭,待说与、如何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