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心即佛,甜瓜甜彻蒂。非心非佛,苦瓠苦连根。
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斫却月中桂,清光迸海门。
个里若能开正眼,一毫头上定乾坤。
即心即佛,甜瓜甜彻蒂。非心非佛,苦瓠苦连根。
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斫却月中桂,清光迸海门。
个里若能开正眼,一毫头上定乾坤。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法薰的作品,名为《拈古十四首(其一)》。它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禅宗的核心理念——心即是佛,无分别心,无执着。诗中通过比喻,将甜瓜和苦瓠的滋味与心境相联系,说明真正的解脱并非来自外在的改变,而是内心的觉悟。
"即心即佛,甜瓜甜彻蒂",强调了内心直接体验到的清净即是佛性,如同甜瓜的甘甜直达根部。"非心非佛,苦瓠苦连根"则进一步指出,去除对心、佛的二元对立观念,才能体验到苦涩的真实,如同苦瓠的苦味源自根部。
"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三句否定,旨在破除一切概念和束缚,达到超越世俗认知的境地。"斫却月中桂,清光迸海门",通过砍伐象征月亮中的桂树(神话中嫦娥所居,难以触及),喻示去除妄念后,清明之光照亮世间。
最后两句"个里若能开正眼,一毫头上定乾坤",鼓励修行者在内心深处洞察真理,一旦开悟,就能拥有超越一切的力量,掌控自己的命运和宇宙。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比喻和禅宗的语言,引导读者体悟到禅修的真谛在于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芋魁菜甲必同食,石田茅屋不忍析。
有时对床听风雨,有时共灯窥简册。
大兄独抱古人道,群季各修弟子职。
一门和气常如春,紫荆花开庭草碧。
宛然生在舞雩时,又若坐于明道侧。
吾尝三复棠棣诗,周公千载有惭色。
共梨分枣能几何,摘瓜煮豆堪太息。
区区锥刀未足让,伯夷逊国采薇吃。
君能聚族真卓行,余亦为兄愧凉德。
莫年有意观庐山,因作春风堂上客。
仲氏联芳比酥酪,长君独冷饱齑咸。
五升日籴尤清苦,一枕风来且黑甜。
儒馆谁怜郑公老,颍川空说许丞廉。
朔斋平昔知心者,细读新铭笔力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