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陵圣学高妙,词臣绝企清光。
大典册多贴改,小字本通商量。
穆陵圣学高妙,词臣绝企清光。
大典册多贴改,小字本通商量。
这段诗歌是北宋时期文学家刘克庄的作品,属于《杂兴六言十首》中的第七首。从诗中可以看出,刘克庄在赞美穆陵圣学的高深与奥妙,以及词臣对于清光(可能指某种真理或知识)的追求。这两句表达了对知识和真理的崇敬之情。
"大典册多贴改,小字本通商量。" 这两句,描绘的是学者治学的勤奋与认真。大典指的是重要的典籍,这里的“贴改”意味着反复校正、修改;而小字本可能是指个人笔记或札记,这里的“通商量”则表明了对知识的深入探讨和比较。整体上,诗人通过这些细节展现出学者们治学时的刻苦精神。
总结来说,这首诗赞扬了穆陵圣学的高尚,同时也展示了古代学者对于知识追求的执着与认真态度。
先公七秩后,旦旦望抱孙。
兰芽不我茁,何以慰暝魂。
三复柳州语,每祭为声吞。
晨起闻喤喤,亟向先庙陈。
潸然转出涕,已不逮吾亲。
释子语轮回,闻之辄加嗔。
有客妄附会,谓我具宿根。
琅江老督相,于我乃前身。
一笑妄应之,燕说漫云云。
昨闻正气堂,豫告将雏辰。
在我终弗信,传之颇惊人。
聊以充谈助,用语汤饼宾。
时过而后学,辛苦且难成。
古人重胎教,所以豫兢兢。
儿今已堕地,知觉渐以萌。
荆妻其慎诸,蒙养在稚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