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垂九十碍丛林,历尽风霜岁月深。
妙蕴岂能超佛祖,寸衷端可格天心。
年垂九十碍丛林,历尽风霜岁月深。
妙蕴岂能超佛祖,寸衷端可格天心。
这首宋朝时期的禅宗偈颂,由释智愚所作,名为《偈颂二十一首(其十七)》。诗人以九十高龄的僧人自比,形象地描绘了他经历世间沧桑后的境况。"年垂九十碍丛林",暗示了诗人的年龄虽大,但仍在修行的道路上前行,即使在佛法丛林中也有所阻碍,可能是指身体上的限制或修行中的困难。
"历尽风霜岁月深",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经历的漫长岁月和生活中的艰难困苦,如同风霜洗礼,使他的内心更加坚韧和深沉。"妙蕴岂能超佛祖",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精深的理解和谦逊的态度,认为自己的智慧虽然不能超越佛祖,但仍然在不断地追求和领悟。
最后两句"寸衷端可格天心",揭示了诗人的信念和决心,即尽管个人力量有限,但内心的虔诚和对真理的执着足以触动上天之心。这不仅是对自我修行的肯定,也是对信仰力量的赞美。整首诗寓言深刻,体现了禅宗崇尚的内省与实践精神。
二百年间,十二时中,悲欢往来。
但盖头一把,容身方丈,无多缘饰,莫遣尘埃。
屈曲成幽,萧条生净,野草闲花都妙哉。
家无力,虽然咫尺,强作萦回。竹斋。向背松斋。
须次第、春兰秋菊开。
在竹篱虚处,密栽甘橘,荆桥斜畔,疏种香梅。
山芋芼羹,地黄酿粥,冬后春前皆可栽。
门通水,荷汀蓼渚,足可徘徊。
斯文实有寄,天岂偶生才。
一日凤鸟去,千秋梁木摧。
烟留衰草恨,风造暮林哀。
岂谓登临处,飘然独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