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槌■髻紫头绳,金绣云肩翠玉缨。
学舞天魔才摆队,长安又领接番僧。
练槌■髻紫头绳,金绣云肩翠玉缨。
学舞天魔才摆队,长安又领接番僧。
这首明代杨子器的《元宫词六首(其六)顺帝》描绘了一幅宫廷内的场景。首句“练槌■髻紫头绳”,形象地刻画了宫女们精心打理的发饰,可能是指她们用练槌梳理乌黑的发髻,并系上紫色的头绳,显得庄重而精致。接下来,“金绣云肩翠玉缨”则描绘了她们华丽的服饰,金线绣花的肩饰如同云彩般轻盈,配上翠绿的玉质装饰,尽显皇家贵气。
“学舞天魔才摆队”暗示宫女们正在学习一种名为“天魔”的舞蹈,这种舞蹈可能源自西域,舞者们正排成队伍准备表演,展现出宫廷生活的艺术氛围和文化交流。最后一句“长安又领接番僧”,点出当时的元朝都城长安(今西安)与外来文化的交融,宫中不仅有宫廷舞蹈,还有来自异域的僧人来访,体现了元代多元文化的特点。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元代宫廷的华美生活以及对外来文化的接纳,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南朝一片伤心雨。总被垂杨留住。
水村山郭,红桥倚遍,极目乱飘金缕。
能有春情几许。怕重来,扑天飞絮。当日别离无据。
知他可忆长亭语。
狂踪约略,酒醒残月,多在乱莺啼处。
添得倚风凝伫,念天涯、有人羁旅。
人世诚难料。叹英雄、未完夙志,天何草草。
母子孤孀无人问,谁许王孙哀告。
空搔首、难舒怀抱。
可也九泉能念我,掩啼痕、独向风前悼。
写不尽,招魂稿。沈忧损性成颠倒。
感清天、一声霹雳,阴霾都扫。
拯救生民稍援手,泛出慈航仙棹。
更无尽、神光普照。
虽有覆盆终解释,此生恩、拟向来生报。
聊献上,陈情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