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惹红情,频搔绿发,一夜春声催起。
寂历凄清,忆到下帘风细。
罗帐外、漏滴沈寒,宝奁畔、粉香添腻。
怎钗头、烛烬敲残,那人愁思更何底。
西园歌舞乍歇,抛得鞦韆易冷,影迷濛里。
吟遍啼莺,湿上几痕苔纸。
谁送却、飞絮时光,只费尽、惜花心计。
最相望、隔著天涯,远山青拥髻。
又惹红情,频搔绿发,一夜春声催起。
寂历凄清,忆到下帘风细。
罗帐外、漏滴沈寒,宝奁畔、粉香添腻。
怎钗头、烛烬敲残,那人愁思更何底。
西园歌舞乍歇,抛得鞦韆易冷,影迷濛里。
吟遍啼莺,湿上几痕苔纸。
谁送却、飞絮时光,只费尽、惜花心计。
最相望、隔著天涯,远山青拥髻。
这首《绮罗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夜的静谧与哀愁,词人通过“红情”、“绿发”、“春声”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词中“寂历凄清,忆到下帘风细”,将读者带入一个幽静而又略显孤寂的夜晚,风轻轻吹动帘幕,引发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
“罗帐外、漏滴沈寒,宝奁畔、粉香添腻”,通过罗帐和宝奁的细节描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寒冷与孤独感,同时暗示着主人公内心的细腻情感。接下来的“怎钗头、烛烬敲残,那人愁思更何底”,则直接点明了主人公的愁绪,通过烛光的残余,映射出她深沉的思绪。
“西园歌舞乍歇,抛得鞦韆易冷,影迷濛里”,词人巧妙地将现实与回忆交织在一起,通过西园的歌舞场景与之后的冷清形成对比,强调了时光流逝带来的变化与失落。而“吟遍啼莺,湿上几痕苔纸”,则通过自然界的啼莺与苔纸上的湿润痕迹,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累积。
最后,“谁送却、飞絮时光,只费尽、惜花心计。最相望、隔著天涯,远山青拥髻”,表达了词人对于时光易逝、美好难留的感慨,以及对远方之人的思念之情。整首词在情感表达上既有细腻的个人情感流露,也蕴含着对生命、时间的深刻思考,展现了清代词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深度。
此君风味极不浅,户外俗人来未曾。
老石寒藤同一笑,我知公是在家僧。
玉局老仙天下人,平生爱与石传神。
长江绝岛风涛里,千古常令墨色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