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尼初返鲁,藏史欲辞周。
脱落四方事,栖遑万里游。
影来徒自责,心尽更何求?
礼乐存三代,烟霞主一丘。
长歌明月在,独坐白云浮。
物情劳倚伏,生涯任去留。
百年一如此,世事方悠悠。
仲尼初返鲁,藏史欲辞周。
脱落四方事,栖遑万里游。
影来徒自责,心尽更何求?
礼乐存三代,烟霞主一丘。
长歌明月在,独坐白云浮。
物情劳倚伏,生涯任去留。
百年一如此,世事方悠悠。
这首诗是王绩在隋末唐初所作的《山夜》。诗人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自己在山中夜晚的孤独与思考。首句“仲尼初返鲁,藏史欲辞周”借用孔子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与传统的深刻反思。接着,“脱落四方事,栖遑万里游”则展现了诗人远离尘嚣,追求心灵自由的渴望。
“影来徒自责,心尽更何求?”这两句直抒胸臆,诗人面对自己的影子,自责不已,内心深处却感到迷茫,不知追求什么。接下来,“礼乐存三代,烟霞主一丘”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明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长歌明月在,独坐白云浮”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画面,诗人独自坐在云中,明月相伴,长歌当哭,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超脱。最后,“物情劳倚伏,生涯任去留。百年一如此,世事方悠悠。”诗人感慨于世间万物的起伏变化,以及人生的无常,最终以一种超然的态度面对生死与世事。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通过对比古今、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哲学思考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峨峨万叠白云封,缥缈丹梯路几重。
共向层城拾瑶草,更从仙洞问灵踪。
聚霞峰上翔双凤,见日庵前跃二龙。
此去五云天路近,翩翩携手驾追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