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惟高卧,柴门闭不通。
子来佩明月,予起濯清风。
有墅犹当赠,无城可得攻。
灵舒如见问,今作灌园翁。
避暑惟高卧,柴门闭不通。
子来佩明月,予起濯清风。
有墅犹当赠,无城可得攻。
灵舒如见问,今作灌园翁。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避暑的场景,诗人选择高处安卧,以此来逃离炎热。柴门紧闭,与外界隔绝,只有子孙带着明月(可能是指光明磊落或清澈之物)前来探访。诗人被清风唤醒,与自然和谐共生。
"有墅犹当赠,无城可得攻"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超然态度,有自己的小屋就足够,无需争斗无意义的外在世界。
最后两句 "灵舒如见问,今作灌园翁" 则是说朋友灵舒来访,询问情况,而诗人现在变成了一个专注于浇灌园地的老翁。这不仅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状态,也反映出一种超脱世俗、归隐自然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意象的手法,展现了一种清净自在的人生态度,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与生命的沉思。
禅室吐香烬,轻纱笼翠烟。
长绳挂青竹,百尺垂红莲。
熠爚众星下,玲珑双塔前。
含光待明发,此别岂徒然。
嫩叶怜芳抱新蕊,泣露枝枝滴夭泪。
粉窗香咽颓晓云,锦堆花密藏春睡。
恋屏孔雀摇金尾,莺舌分明呼婢子。
冰洞寒龙半匣水,一只商鸾逐烟起。
尔家何在潇湘川,青莎白石长沙边。
昨梦江花照江日,几枝正发东窗前。
觉来欲往心悠然,魂随越鸟飞南天。
秦云连山海相接,桂水横烟不可涉。
送君此去令人愁,风帆茫茫隔河洲。
春潭琼草绿可折,西寄长安明月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