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重碧山深,行歌度远林。
回风传逸响,空谷振流音。
劳苦还相和,招呼拟共寻。
闻歌尽回首,谁会买臣心。
云重碧山深,行歌度远林。
回风传逸响,空谷振流音。
劳苦还相和,招呼拟共寻。
闻歌尽回首,谁会买臣心。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悠远的山林图景。诗人以“云重碧山深”开篇,巧妙地运用了“重”字,不仅形象地表现了云雾缭绕的山峦之深邃,也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幽静的氛围。接着,“行歌度远林”一句,生动地展现了行人在山林间轻声吟唱的情景,仿佛是大自然中的一曲和谐之音,悠扬而深远。
“回风传逸响,空谷振流音”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山林中的自然音响。微风吹过,带起的不仅仅是声音,更是心灵的触动;空旷的山谷中,回荡着的不仅是歌声,还有对自然美的深深赞叹。这两句通过声音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生机与和谐的世界。
“劳苦还相和,招呼拟共寻”则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劳作之后,人们相互应和,似乎在共同寻找着什么,这既是对生活的热爱,也是对自然之美的追求。这种情感的交流,使得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亲近,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与亲近之情。
最后,“闻歌尽回首,谁会买臣心”两句,以问句的形式收尾,引人深思。听到歌声的人们都会回头,但又有谁能真正理解像朱买臣这样深爱自然、渴望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心呢?这里不仅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也暗含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能够真正理解并珍惜这份美好的人的呼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林景色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入挖掘,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同时也引发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层思考。
翰林主人天上来,布帆不为鲈鱼开。
江湖渺渺天一色,朝光暮霭相徘徊。
昔贤心赏馀胜处,但有水竹无亭台。
碑材久已没荆棘,屐齿不复留莓苔。
后来视今犹视昔,今我不乐何为哉。
大官马湩远莫致,邻翁绿蚁浮新醅。
欣然一饮便终夕,鼻端气息如云雷。
是间别有一天地,不知何处为蓬莱?
回观方内海一粟,醯鸡尘瓮何喧豗。
黄冠秘监太狂态,骑鲸供奉非仙才。
挥毫《政要》真学士,锋车流水行相催。
瑶池曲宴多雨露,归欤酌彼黄金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