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水亭秋日偶书》
《水亭秋日偶书》全文
宋 / 林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巾子峰头乌臼树,微霜未落已先红。

凭阑高看复低看,半在石池波影中。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huǐtíngqiūǒushū
sòng / lín

jīnfēngjiùshùwēishuāngwèiluòxiānhóng

pínglángāokànkànbànzàishíchíyǐngzhōng

注释
巾子峰头:指山顶上的某个位置。
乌臼树:一种落叶乔木,秋季叶子变为红色。
微霜:初秋的小霜。
已先红:已经呈现出红色。
凭阑:靠着栏杆。
高看:抬头远望。
低看:低头近观。
半在石池波影中:一半倒映在石池的水波之中。
翻译
巾子峰顶的乌桕树
还未降下微霜就已率先转红
鉴赏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天水亭边的一幕景色。"巾子峰头乌臼树",诗人以乌桕树为焦点,乌桕树在巾子峰顶上,初秋时节,霜降之前,树叶就显现出深红色,显得格外醒目。"微霜未落已先红",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早秋的鲜明色彩。

"凭阑高看复低看",诗人站在栏杆边,时而仰望,时而俯视,充分沉浸在这如画的秋景之中。"半在石池波影中",将视线拉近,看到乌桕树倒映在清澈的石池水中,一半实,一半虚,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和动态美。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秋日水亭边乌桕树的美丽,以及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欣赏与感悟,透露出一种宁静淡泊的心境。林逋的诗歌风格素雅,善于捕捉自然之美,这首《水亭秋日偶书》正是其清逸之风的体现。

作者介绍
林逋

林逋
朝代:宋   生辰:967一1028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后人称为和靖先生,汉族,奉化大里黄贤村人。北宋著名隐逸诗人。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天圣六年(1028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
猜你喜欢

拟齐梁体寄冯使君三首·其二

露益蝉声长,蕙兰垂紫带。

清吟待明月,孤云忽为盖。

伊余石林人,本是烧畬辈。

频接谢公棋,输多未曾赛。

(0)

古镜词上刘侍郎

至宝不自宝,照古还照今。

仙人手胼胝,寥泬秋沈沈。

不是十二面,不是百炼金。

若非八彩眉,不可辄照临。

即归玉案头,为君整冠簪。

即居吾君手,照出天下心。

恭闻太宗朝,此镜当宸襟。

六合悬清光,万里无尘侵。

此镜今又出,天地还得一。

(0)

鄱阳道中作

鄱阳古岸边,无一树无蝉。

路转他山大,砧驱乡思偏。

湖平帆尽落,天淡月初圆。

何事尧云下,干戈满许田。

(0)

寄怀楚和尚二首·其二

跳踯诸峰险,回翔万里空。

争将金锁锁,那把玉笼笼。

印缺香崩火,窗疏蝎吃风。

永怀今已矣,吟坐雪濛濛。

(0)

寄山中伉禅师

举世遭心使,吾师独使心。

万缘冥目尽,一句不言深。

野火烧禅石,残霞照栗林。

秋风溪上路,终愿一相寻。

(0)

读贾区贾岛集

区终不下岛,岛亦不多区。

冷格俱无敌,贫根亦似愚。

青云终叹命,白阁久围炉。

今日成名者,还堪为尔吁。

(0)
诗词分类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诗人
吕不韦 公羊高 谷梁赤 宁戚 孔子 墨子 江采萍 徐惠 李朝威 李延寿 房玄龄 吴理堂 邹弢 孙梁 洪昇 郭麐 冯云山 高鹗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