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移本性,贫贱何励身。
世人多所欲,徇之失天真。
五月有披裘,季子称其人。
华歆渝素守,管、邴耻为群。
苟去与苟得,其重若千钧。
富贵移本性,贫贱何励身。
世人多所欲,徇之失天真。
五月有披裘,季子称其人。
华歆渝素守,管、邴耻为群。
苟去与苟得,其重若千钧。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探讨了财富对人的本性和道德操守的影响。首句“富贵移本性”指出,即使在富贵的环境中,人的本质可能会被物质欲望所改变。接着,“贫贱何励身”反问,在贫穷困苦中,人们又如何保持自我激励和坚韧?
诗人通过“世人多所欲,徇之失天真”批评了世人过于追求物质享受而忽视了最初的纯真本性。接下来,诗人引用历史典故,五月天气尚寒,有人仍穿着皮衣,这里借季子的形象赞扬那些在艰难条件下仍能坚守原则的人。
“华歆渝素守,管、邴耻为群”则提到华歆在权势面前动摇了初衷,而管宁和邴原则以群体中的异类自居,耻于随波逐流。最后两句,“苟去与苟得,其重若千钧”强调了放弃贪婪和获取正当利益的重要性,认为这种选择关乎品行的重量,如同千钧重物一般。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鲜明的对比和历史典故,表达了作者对于人性、道德和价值观的深刻思考,具有一定的警示意义。
渊明赋止酒,止酒未尝止。
今朝诗固云,从此真止矣。
我观他日诗,说酒特未已。
必饮诚有累,必止亦非理。
无如作病何,聊用忘忧耳。
得失定相半,随遇无彼此。
胡为我阿咸,深拒坚壁垒。
子言故多师,乌有与亡是。
独此止酒诗,字字如信史。
恐子昧圆通,未究真正义。
当观诸世间,一一等幻戏。
死生尚云尔,何乃较醒醉。
操瓢起相从,无为乏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