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马登丘垄,丛林曲隧通。
碑因元魏树,地是有周封。
酒散荒池上,人行秀麦中。
故宫无可问,徒此对松风。
下马登丘垄,丛林曲隧通。
碑因元魏树,地是有周封。
酒散荒池上,人行秀麦中。
故宫无可问,徒此对松风。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前往比干墓地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历史的厚重与自然的宁静。首句“下马登丘垄”直接点明了行动的开始,诗人从马背上下来,步行至一座山丘之上。接着,“丛林曲隧通”描绘了一条蜿蜒曲折的小径穿过茂密的树林,引向墓地深处。
“碑因元魏树,地是有周封。”这两句通过碑文和土地的归属,暗示了比干墓的历史悠久,它见证了多个朝代的更迭。元魏和有周分别代表了北魏和周朝,显示出墓地的古老与历史的沉淀。
“酒散荒池上,人行秀麦中。”荒废的池塘边洒满了酒香,人行于青翠的麦田之中,这一景象既有历史的沧桑感,又蕴含着生命的活力。酒散象征着祭奠的仪式,而人行于麦田则展现了自然的生机勃勃。
最后,“故宫无可问,徒此对松风。”故宫,这里借指墓地,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与怀念。面对松林中的微风,诗人或许在思考历史的变迁,以及先贤的精神永存。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将历史的深沉与自然的宁静融合在一起,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君不见庆历承平道如砥,驰车八荒同一轨。
虏人鸱张怒螳臂,百万云屯若封豕。
又不见朔方横流涨天起,腐麦蛾飞木生耳。
扶携道路杂老幼,操瓢沟中半为鬼。
关河日夜刁斗惊,嫚书乘驷来渝平。
兵间持节得英杰,谈笑坐使羁长缨。
青社环城万区屋,发廪分曹具饘粥。
饥羸枯颊陡生光,丛冢不闻新鬼哭。
臧孙有后天匪亲,闾门容车何足论。
朅来濉上见犹子,雄姿宛有典型存。
骅骝已渡渥洼水,朝燕暮越应千里。
行看玉勒驾銮舆,濯足瑶池从此始。
问梅边消息有还无,似微笑应人。
道近来别有,相家一种,叶叶都新。
趁得嫩寒轻暖,七日小阳春。
一点和羹意,来做生辰。
锦绣香中开国,向绮霞洞里,暂寄闲身。
欠朝家多少,未了底经纶。
便如何、偷闲去得,也须烦、妙手略调钧。
归来也,恨寻棋局,点检园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