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乡堪徙。正李白为侯,刘伶为帝。
乞得酒泉,我欲移家去矣。
道遇卢生相揖,又拉入、邯郸枕里。
谓我愁城三匝,到此堪回避。忽移时画角驱蝴蝶。
更欲度醉乡,大江阑止。猛看江头月,映澈芦花尾。
回想佳人何处,依旧是、愁城千里。
再去苍茫难问,被三闾调戏。
醉乡堪徙。正李白为侯,刘伶为帝。
乞得酒泉,我欲移家去矣。
道遇卢生相揖,又拉入、邯郸枕里。
谓我愁城三匝,到此堪回避。忽移时画角驱蝴蝶。
更欲度醉乡,大江阑止。猛看江头月,映澈芦花尾。
回想佳人何处,依旧是、愁城千里。
再去苍茫难问,被三闾调戏。
这首《孤鸾·夜泊江干》是明代诗人董以宁所作,描绘了诗人夜泊江边,酒醉之后的思绪与梦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醉乡堪徙”,开篇即以李白、刘伶等饮酒豪杰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由洒脱生活的向往。“乞得酒泉,我欲移家去矣”,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远离尘嚣、遁入酒乡的渴望。
“道遇卢生相揖,又拉入、邯郸枕里”,这里借用了卢生梦中成仙的故事,暗示诗人内心深处对于超脱现实、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卢生与诗人相揖,又将其拉入梦中世界,象征着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谓我愁城三匝,到此堪回避”,诗人自认为被生活中的种种烦恼困扰,但在这片酒乡之中,他找到了暂时的避风港。“忽移时画角驱蝴蝶”,在酒醉后的恍惚中,诗人仿佛听到了画角的声音,驱散了周围的蝴蝶,象征着心灵的解放与解脱。
“更欲度醉乡,大江阑止”,诗人想要继续在醉乡中寻找自由,但被大江阻隔,暗示着现实的束缚与限制。接着,“猛看江头月,映澈芦花尾”,诗人抬头望见江面上的明月,映照着芦花的倒影,这一景象既美丽又孤独,象征着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回想佳人何处,依旧是、愁城千里”,诗人回想起远方的爱人,却发现自己依旧被困在愁城之中,无法摆脱。这句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
“再去苍茫难问,被三闾调戏”,最后,诗人感叹于前路的迷茫与未知,似乎被屈原(三闾)这样的历史人物所戏弄,暗示着诗人对人生道路的不确定性和对传统文化的反思。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象征,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爱情、理想与现实之间冲突的深刻思考,以及在困境中寻求解脱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