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秋日草荒凉,故老犹能说汉皇。
歌罢三侯悲击筑,身居万乘更思乡。
长陵魂魄风云往,原庙丹青岁月长。
往事徒劳增感慨,寒城几度立斜阳。
高台秋日草荒凉,故老犹能说汉皇。
歌罢三侯悲击筑,身居万乘更思乡。
长陵魂魄风云往,原庙丹青岁月长。
往事徒劳增感慨,寒城几度立斜阳。
此诗《歌风台》由明代诗人陈伯康所作,描绘了对历史遗迹的追忆与感慨。首句“高台秋日草荒凉”以秋日荒草的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历史沧桑感,引人联想至古迹的久远与寂寥。接着,“故老犹能说汉皇”一句,点明了此处与汉代帝王有关,通过老者的话语,间接展现了历史的痕迹。
“歌罢三侯悲击筑”描绘了一幅悲壮的画面,暗示着古代英雄豪杰的壮志未酬和对时局的无奈。而“身居万乘更思乡”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达了即使身处高位,内心仍怀有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体现了人性中对家国的眷恋与不舍。
“长陵魂魄风云往,原庙丹青岁月长”两句,将历史的变迁与时间的流逝巧妙结合,长陵与原庙作为历史的见证,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的故事被岁月所沉淀,成为了后人追忆的对象。这里不仅有对历史人物的缅怀,更有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感慨。
最后,“往事徒劳增感慨,寒城几度立斜阳”收尾,诗人站在寒城之上,面对夕阳,心中涌起无尽的感慨。这不仅仅是对过去岁月的怀念,更是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深刻领悟。整首诗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写,以及对时间、空间、情感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感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天龙地用马,健顺理亦宜。
谁于其两间,赤手握阴机。
东门一长啸,四海皆惊迷。
向来种桃人,此去当何之。
悠悠黄唐远,来者邈难期。
龙逝白云征,马轻九坂驰。
行行马上郎,万里长风吹。
不见长江边,折尽杨柳枝。
忆昔词客歌夷门,七雄争战纷如云。
信陵盗符侯嬴死,铁锤击碎邯郸军。
后来谁震关河响,五季相乘如反掌。
当年意气作飞烟,空馀朽骨埋黄壤。
宋家九叶二百秋,仁涵义染还生羞。
寿山穹窿九州哭,独有遗民恨销骨。
易水南流汴水清,黄河不洗中原兵。
天戈一指八纮举,四海无波日月明。
雄台屹立天垣近,夔皋继出扶皇运。
桑阴蔽日麦连云,坐看龚黄清列郡。
我来喜遇春如海,瓦砾生烟变光彩。
红尘扑面人不知,独过屠门吊朱亥。
《读王维夷门歌尽述侯嬴朱亥之事今春侍大人官汴省得以周览城郭而遗台废圃往往瓦砾山积所谓夷门者不可复识其处而嬴亥遗迹无知之者千数百年于此矣用其意作歌续其后大德甲辰岁也》【元·卢亘】忆昔词客歌夷门,七雄争战纷如云。信陵盗符侯嬴死,铁锤击碎邯郸军。后来谁震关河响,五季相乘如反掌。当年意气作飞烟,空馀朽骨埋黄壤。宋家九叶二百秋,仁涵义染还生羞。寿山穹窿九州哭,独有遗民恨销骨。易水南流汴水清,黄河不洗中原兵。天戈一指八纮举,四海无波日月明。雄台屹立天垣近,夔皋继出扶皇运。桑阴蔽日麦连云,坐看龚黄清列郡。我来喜遇春如海,瓦砾生烟变光彩。红尘扑面人不知,独过屠门吊朱亥。
https://shici.929r.com/shici/WsdjJsd.html
人以利为利,利等丘山高。
能以义为利,其利轻鸿毛。
伟哉赵使君,重义轻币刀。
周急乃君子,而况同气交。
交游负宿债,代偿曾不劳。
锥刀抵死竞,纷纷笑儿曹。
义风久不作,千载空寥寥。
佳声足传播,复有御史谣。
余时亦安用,但续金之貂。
尚愿君侯心,推之及蓬蒿。
又愿君侯位,钧衡早持操。
跻民富寿域,永永无逋逃。
穷巷积阴雨,离居寡悰情。
安得壒埃风,逍遥余上征。
长日有逝川,春花无晚荣。
永怀山泽居,好遁潜英声。
于陵方灌园,庞公不入城。
此意岂忘世,咏歌以濯清。
今我梦江国,噭噭鹈鴂鸣。
不忧芳草歇,但恐白发生。
归休企前哲,矢言著贞诚。
悠悠莫识察,思子携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