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寺胜以幽,林壑缭而邃。
支硎北屏秀,天平南襟翠。
喜此处僻境,向曾一跋骑。
本色佛道场,那在庄严费。
今来殊所观,亦颇事点缀。
鸠工非庶民,施檀云大吏。
惜哉不二门,几至无隙地。
小坐命返舆,书怀志吾愧。
山寺胜以幽,林壑缭而邃。
支硎北屏秀,天平南襟翠。
喜此处僻境,向曾一跋骑。
本色佛道场,那在庄严费。
今来殊所观,亦颇事点缀。
鸠工非庶民,施檀云大吏。
惜哉不二门,几至无隙地。
小坐命返舆,书怀志吾愧。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法螺寺的游览感受,通过对寺庙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宁静与美丽。首句“山寺胜以幽,林壑缭而邃”点明了寺庙所在之地的幽静与深邃,暗示了其远离尘嚣的独特魅力。接着,“支硎北屏秀,天平南襟翠”则通过比喻手法,将寺庙周围的山峦比作秀丽的屏风和翠绿的衣襟,形象地描绘出其自然环境的壮丽。
“喜此处僻境,向曾一跋骑”表达了作者对这处僻静之地的喜爱,以及曾经在此骑马游玩的经历,流露出一种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接下来,“本色佛道场,那在庄严费”则转而赞美寺庙作为佛道场的本质,强调其内在的庄严与神圣,而非外在的装饰与花费。
“今来殊所观,亦颇事点缀”表明了作者对这次游览的不同寻常体验,以及寺庙中精心布置的景致。接着,“鸠工非庶民,施檀云大吏”赞扬了寺庙建设者的辛勤与慷慨,暗示这些工作并非普通民众所能承担,而是由高官或有德之士出资完成。
最后,“惜哉不二门,几至无隙地”表达了对寺庙空间有限的遗憾,可能是指由于供奉佛像、布置殿堂等原因,使得空间显得拥挤。尽管如此,“小坐命返舆,书怀志吾愧”仍体现了作者在短暂休息后,内心充满了感慨与自省,可能是因为对寺庙的庄严与自己的渺小感到敬畏,或是对未能更好地参与寺庙建设感到惭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不仅展现了法螺寺的自然美景和宗教氛围,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自然与信仰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