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江茅屋小,白发困淹留。
灯影摇乡梦,雨声添客愁。
二仪无定位,万国总深仇。
谁省骊山事,终同草一邱。
倚江茅屋小,白发困淹留。
灯影摇乡梦,雨声添客愁。
二仪无定位,万国总深仇。
谁省骊山事,终同草一邱。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居在外的老人在风雨之夜所感受到的孤独与忧虑。首句"倚江茅屋小",以简朴的茅屋映照出诗人身处的环境之艰辛,江边的地理位置暗示着其漂泊不定的生活。"白发困淹留"则直接揭示了主人公年迈且长时间滞留他乡的境况。
"灯影摇乡梦"通过摇曳的灯光和乡梦的破碎,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以及现实与梦境之间的对比,加深了思乡之情。"雨声添客愁"进一步渲染了气氛,雨声不仅打湿了屋顶,也敲击着诗人心中的愁绪。
"二仪无定位,万国总深仇"两句,诗人将个人的困境扩大到整个世界的纷争,寓言式的表达显示出他对社会动荡、国家分裂的忧虑。"二仪"象征天地,"无定位"暗指战乱无常,"万国总深仇"则反映了当时复杂的政治形势。
最后,"谁省骊山事,终同草一邱"以秦始皇骊山陵墓的典故收尾,寓意历史的兴衰变迁,暗示即使如秦始皇这样的权势人物,最终也不过化为尘土,与草木同朽,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如梦的深刻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风雨之夜的孤独心境,融入了对社会现实和历史沉思的深度,展现了元末明初动荡时期文人士大夫的忧患意识。
忆昨走京华,炎曦昼方赫。
终日无一欣,梦绕旧泉石。
西风趁惊波,兹焉挂帆席。
千年辽鹤归,客屦户外积。
雕胡饭新炊,云腴饮甘液。
杞狗杂苓龟,夜吠更晨吸。
荣华风中烟,得丧付儿剧。
宁复效辕驹,长鸣悲伏枥。
李侯金闺彦,气与嵩华敌。
龙门世莫攀,冰鉴古无匹。
駃騠千里骏,晨炊共蓐食。
高吟动鬼神,落笔风雨疾。
句诵血模糊,妙理难致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