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州固多士,霞佩相上下。
懿哉考亭老,伊洛与并驾。
清庙荐鼎彝,黄琮加缫藉。
遂令晋之鄙,嗜学如嗜炙。
岂徒挟老笔,秋风趁雄跨。
奇文吐寒芒,明月夜相射。
要当抱遗经,与帝陈广厦。
平津二三策,夫我则不暇。
士以器识先,兰鲍在所化。
行矣其勉旃,勿为子虚诧。
吾州固多士,霞佩相上下。
懿哉考亭老,伊洛与并驾。
清庙荐鼎彝,黄琮加缫藉。
遂令晋之鄙,嗜学如嗜炙。
岂徒挟老笔,秋风趁雄跨。
奇文吐寒芒,明月夜相射。
要当抱遗经,与帝陈广厦。
平津二三策,夫我则不暇。
士以器识先,兰鲍在所化。
行矣其勉旃,勿为子虚诧。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方岳的《山行(其二)》,通过诗中描绘的山行情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首句“吾州固多士,霞佩相上下”,诗人以“吾州”开篇,点明了地点,同时以“多士”表达了对人才的赞美,接着用“霞佩”比喻士人的才华如同霞光般耀眼,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士人云集、才华横溢的景象。
接下来,“懿哉考亭老,伊洛与并驾”两句,诗人赞扬了考亭老(可能指理学家朱熹)的学问成就,将其与伊洛(伊河与洛河,古代文化中心)并列,强调了其学术地位的重要性。
“清庙荐鼎彝,黄琮加缫藉”两句,运用了祭祀的场景来象征学问的传承与尊崇,进一步强调了学术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遂令晋之鄙,嗜学如嗜炙”一句,通过晋地边远之地的人们对学习的热爱,表现了知识传播的广泛性和深远影响。
“岂徒挟老笔,秋风趁雄跨”两句,诗人以“挟老笔”形容学者的深厚学识,以“秋风趁雄跨”比喻学者的学术成就如同秋风扫落叶般迅速而有力,突出了学者的卓越贡献。
“奇文吐寒芒,明月夜相射”描绘了学者的著作如同寒芒般锐利,与明月交相辉映,既表现了作品的深邃与光芒,也寓意了学者的思想如同明月般照亮人心。
最后,“要当抱遗经,与帝陈广厦”表达了诗人希望学者们能够继承经典,为国家建设提供智慧与力量的愿望。“平津二三策,夫我则不暇”可能是引用或暗含其他典故,强调了学者的责任与紧迫感。
“士以器识先,兰鲍在所化”指出士人应以器量和见识为先,强调了个人品质与修养的重要性,同时也暗示了环境对人的影响。
“行矣其勉旃,勿为子虚诧”则是对读者或后人的鼓励与期待,希望他们能勤奋努力,不要因虚妄之事而分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赞美了学者的才华与贡献,也表达了对知识传播、学术传承以及个人成长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