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尺清泉声陆续。映潇洒、碧梧翠竹。
面千步回廊,重重帘幕,小枕敧寒玉。
试展鲛绡看画轴。见一片、潇湘凝绿。
待玉漏穿花,银河垂地,月上栏干曲。
百尺清泉声陆续。映潇洒、碧梧翠竹。
面千步回廊,重重帘幕,小枕敧寒玉。
试展鲛绡看画轴。见一片、潇湘凝绿。
待玉漏穿花,银河垂地,月上栏干曲。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的江南园林图景。"百尺清泉声陆续"表达了泉水淙淙不息,声音连绵不断,给人以耳根清新的感觉。而"映潇洒、碧梧翠竹"则勾勒出一片竹林的清新和绿意盎然,竹影在清泉的映照下显得更加灵动。
"面千步回廊,重重帘幕,小枕敧寒玉"描写了一个精致雅致的庭院空间,长廊蜿蜒曲折,层层叠叠的帘幕营造出一种静谧与私密。而小枕下的"敧寒玉"则是诗人细腻生活感受的体现,展现了诗人的高雅情趣。
"试展鲛绡看画轴。见一片、潇湘凝绿"中,"试展鲛绡看画轴"可能暗示诗人在欣赏书画,或是通过画轴来领略自然之美。而"见一片、潇湘凝绿"则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色的赞美,那片碧绿如同潇湘的水色,生动传神。
"待玉漏穿花,银河垂地,月上栏干曲"这几句诗描绘了一幅夜景图。"待玉漏穿花"形象地表达了等待时光流逝的意境,而"银河垂地"则是对明亮月色的一种夸张说法,强调了夜晚的宁静与明亮。最后的"月上栏干曲",则让人感受到诗人在这宁静的夜晚,依栏赏月,心境之闲适。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幽深,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审美情趣。
道要仙机,顿悟方知,物物尽捐。
见本来一性,冲开昊境,朗如秋月,清似寒泉。
湛湛澄澄,纤尘不染,出入龙乡紫府天。
归元处,应无极太始,浩劫之先。混元一气绵绵。
任暑往寒来无变迁。
似太虚、微密无瑕疵,任三灾劫坏,依旧安然。
是故空中,无生灭自,亘古常存不记年。
真常道,是玄元圣祖,万代留传。
忆兰亭佳致,从宪长,剩追寻。
问开花高山,晋祠流水,谁是知音。
虽无凤笙龙管,劝行杯、时有不弦琴。
马首家家明月,眼前处处禅林。一觞一咏畅怀襟。
尘世任浮沉。莫论兴亡,休争人我,且乐欢心。
韶华岂能常在,又斜阳、西下暮云深。
好袖东风归去,春宵一刻千金。
高山流水。叹知音者,世间能几。
终南万里,烟霞归去也,岁云暮矣。
拄杖药炉经卷,除此外、有何行李。
乐恬淡、清静家风,一片灵台莹如洗。
就中妙处因师指。下工夫、战退无常鬼。
匣藏三尺神剑,霹雳响、火龙飞起。
天下升平无事,白云间、笑傲而已。
名利客,不信长生,奔走红尘里。
爱人间尤物,信花月、与精神。
听歌串骊珠,声匀象板,咽水萦云。
风流旧家樊素,记樱桃、名动洛阳春。
千古东山高兴,一时北海清樽。天公不禁自由身。
放我醉红裙。想故国邯郸,荒台老树,尽赋招魂。
青山几年无恙,但泪痕、差比向来新。
莫要琵琶写恨,与君同是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