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蒸经月掩荆扉,城市红尘十丈飞。
井水欲乾犹可忍,空山不旱已常饥。
炎蒸经月掩荆扉,城市红尘十丈飞。
井水欲乾犹可忍,空山不旱已常饥。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炎炎,长时间的酷热使得城市与乡村都笼罩在一片红尘之中,仿佛整个世界都被尘埃所覆盖。诗人以“炎蒸”一词生动地展现了夏日的炎热,而“经月掩荆扉”则形象地表现了长时间的酷热使得人们不愿外出,门户紧闭的情景。
接着,诗人通过对比手法,将城市的繁华与乡村的贫瘠进行了鲜明的对比。城市的井水或许还能忍受干涸,但乡村却早已因干旱而经常感到饥饿。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城乡之间的差异,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在艺术上,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象来隐喻社会现实,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幽人所住空山里,老松皆作虬龙起。
但知树底听松风,不见风前落松子。
三韩华萼手自开,其间琐碎如婴孩。
请因贾客诏君长,二十馀年无使来。
遽暖间俄寒,妙用向园林,难问春意。
万般声与色,自闻雷、便作浮华人世。
红娇翠软,谁顿悟、天机此理。
似韶容、可驻无人会,且忘言闲醉。
当度仙家长日,向人间、闲看佳丽。
念远处有东风在,梦悠悠往事。
桃溪近、幽香远远,谩凝望、落花流水。
桂华中、珠佩随轩去,还从卖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