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楼头燕子回,何年鹤去见归来。
相思怨结东风泪,洒向残花已剩灰。
燕子楼头燕子回,何年鹤去见归来。
相思怨结东风泪,洒向残花已剩灰。
这首《燕子楼》由明代诗人王凤娴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燕子楼的凄美景象,以及其中蕴含的深深情感。
首句“燕子楼头燕子回”,以动态的燕子回归,营造出一种生机与活力,然而这种回归却在下一句“何年鹤去见归来”中被赋予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鹤的离去与归来的想象,增添了诗篇的深邃与哀愁。
“相思怨结东风泪”,将情感推向高潮,春风本是温暖和煦的象征,但在诗人眼中却成了引发相思之苦的源头,泪水如同相思之情的凝结,表达了主人公内心深处的痛苦与无奈。
最后一句“洒向残花已剩灰”,以花的凋零和灰烬的残留,形象地展现了情感的消逝与生命的衰败,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情感的最终归宿——如同残花般,化为灰烬,消失于无形之中。
整首诗通过燕子的回归、鹤的想象、东风的相思以及残花的灰烬,构建了一个充满哀愁与美的意境,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情感易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消逝后的无奈与哀伤。
缓摇鞭,销魂桥上留连。
恰春波、鸭头新绿,仓皇便买吴船。
就华堂、溶溶寿酒,作绣陌、草草离筵。
倾盖论交,分襟怨别,春风秋月仅经年。
都门道、纷纷轻薄,馀子政堪怜。
夫君妙,心期湖海,意气云天。
便明朝、拂衣径去,天涯幽恨无边。
暮维舟、沙鸥飏雪,春市酒、淮柳垂烟。
绿水迢迢,青山隐隐,浙江云拥洞房仙。
对西湖、烟浓雨淡,少少占芳妍。
归来好,扶摇九万,水击三千。
江东有天冠,山翠郁嵯峨。
浮岚衍县郭,鸟啼若笙歌。
古来有真人,学仙云岩阿。
丹成脱之去,晞发临咸池。
年深化为石,石色切星河。
至今刚风吹,梁柱不偏颇。
羽人室其下,厌见顶婆娑。
朝阳夏影缩,秋月夜阴多。
吾欲敕五丁,掇之超沧波。
东挂扶桑枝,此心谅匪他。
宏彼日月光,不可将如何?
天寒岁又晏,云露滴烟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