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黔中路,今看遣使臣。
猿啼万里客,鸟似五湖人。
地远官无法,山深俗岂淳。
须令荒徼外,亦解惧埋轮。
不识黔中路,今看遣使臣。
猿啼万里客,鸟似五湖人。
地远官无法,山深俗岂淳。
须令荒徼外,亦解惧埋轮。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即将踏上前往黔中(今贵州一带)赴任的旅途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和远方客人的描写,表达了对其职责挑战与孤独生活的担忧。
"不识黔中路,今看遣使臣。猿啼万里客,鸟似五湖人。" 这几句诗通过对未知地域的描述,以及对远方来客的比喻,展现了作者对于前往之地的陌生与好奇,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越时间空间的孤独感。
"地远官无法,山深俗岂淳。须令荒徼外,亦解惧埋轮。" 后几句则转向对官职挑战和生活环境的描绘,以及对边远地区法治与民风的疑问。诗中通过“须令”表达了对职责执行的严肃要求,而“亦解惧埋轮”则流露出一种深藏的忧虑,担心在偏远之地可能会遭遇的困境。
整首诗语言质朴而意蕴深长,通过对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描摹,表达了出行官员的复杂情感和对职责的郑重态度。
弱岁家淮南,常爱风土美。
悠然送君行,思逐高秋起。
巢湖映微寒,照眼正清泚。
低昂蹙荷芡,明灭萦葭苇。
银花鲙肥鱼,玉粒炊香米。
居人自丰乐,不与佗乡比。
况得良吏来,倍复蒙嘉祉。
君为太学生,气格已英伟。
登科如拾遗,举步歘千里。
毋嫌位尚微,观政此为始。
尊公久场屋,上国困泥滓。
岂不重相离,念子勉为理。
当令佳誉新,烨烨满人耳。
高堂虽在远,闻之足为喜。
何必羞三牲,然后称甘旨。
积旬留省署,容易度春华。
芳草踏青晚,长楸行乐赊。
云疏时送雨,风细暗飞花。
直有黄金百,无因过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