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哂身名滞野蒿,天山踏遍不胜劳。
冷风十载携双袖,毒瘴千重敌一袍。
幸荷君恩涵海阔,获宽臣罪戴天高。
丝纶再付持竿者,得水还看钓巨鳌。
自哂身名滞野蒿,天山踏遍不胜劳。
冷风十载携双袖,毒瘴千重敌一袍。
幸荷君恩涵海阔,获宽臣罪戴天高。
丝纶再付持竿者,得水还看钓巨鳌。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章甫所作的《次苏斋再来草元韵十三首》中的一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功名利禄的自嘲,以及对过往经历的回顾与反思。
首句“自哂身名滞野蒿”,诗人以自嘲的口吻,感叹自己身世与名声如同荒野中的野蒿,未能达到理想的高度。接着,“天山踏遍不胜劳”一句,描绘了诗人跋涉天山的艰辛与疲惫,隐含着对过往努力的回顾和感慨。
“冷风十载携双袖,毒瘴千重敌一袍”两句,进一步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环境的恶劣条件,无论是寒冷的风还是有毒的瘴气,都只能依靠单薄的衣物来抵御,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和艰苦的生活状态。
“幸荷君恩涵海阔,获宽臣罪戴天高”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君主恩赐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自己曾因犯错而受到惩罚,但最终得到了宽恕。这里体现了诗人对权力与自由的复杂情感,以及对命运的无奈接受。
最后,“丝纶再付持竿者,得水还看钓巨鳌”两句,以钓鱼为喻,预示着诗人将再次获得机会,如同持竿者在水中寻找大鱼一样,期待着新的机遇与成就。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经历与心境,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高人岂学画,用笔乃其天。
譬如善游人,一一能操船。
阎子本缝掖,畴昔慕云、渊。
丹青偶为戏,染指初尝鼋。
爱之不自已,笔势如风翻。
传闻贞观中,左衽解椎鬟。
南夷羞白雉,佛国贡青莲。
诏令拟王会,别殿写戎蛮。
熊冠金络额,豹袖拥幡旃。
传入应门内,俯伏脱剑弮。
天姿俨龙凤,杂沓朝鹏鳣。
神功与绝迹,后世两莫扳。
自从李氏亡,群盗窃山川。
长安三日火,至宝随飞烟。
尚有脱身者,漂流东出关。
三官岂容独,得此今已偏。
吁嗟至神物,会合当有年。
京城诸权贵,欲取百计难。
赠以玉如意,岂能动高禅。
惟应一篇诗,皎若画在前。
《次韵水官诗》【宋·苏轼】高人岂学画,用笔乃其天。譬如善游人,一一能操船。阎子本缝掖,畴昔慕云、渊。丹青偶为戏,染指初尝鼋。爱之不自已,笔势如风翻。传闻贞观中,左衽解椎鬟。南夷羞白雉,佛国贡青莲。诏令拟王会,别殿写戎蛮。熊冠金络额,豹袖拥幡旃。传入应门内,俯伏脱剑弮。天姿俨龙凤,杂沓朝鹏鳣。神功与绝迹,后世两莫扳。自从李氏亡,群盗窃山川。长安三日火,至宝随飞烟。尚有脱身者,漂流东出关。三官岂容独,得此今已偏。吁嗟至神物,会合当有年。京城诸权贵,欲取百计难。赠以玉如意,岂能动高禅。惟应一篇诗,皎若画在前。
https://shici.929r.com/shici/l35KjaT.html
老子衰颓,晚与亲朋,约法三章。
有谈除目者,勒回车马,谈时事者,麾出门墙。
已挂衣冠,怕言轩冕,犯令先当举罚觞。
书尺里,但平安二字,多少深长。溪翁苦未相忘。
我今有双鱼烦寄将。
道荒芜羞对,宫中莲烛,昏花难映,阁上藜光。
闻庙瑟音,识关雎乱,诗学专门尽不妨。
百年后,尚庶几申白,不数韦康。